唐开强,南京蜘蛛侠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作为南大极客代表参加CCTV2《极客出发2》并获荣誉奖章,作为创客代表于双创周核心区域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主持省级及校级机器人项目两项,申请十余项发明专利。
学院派创业者的转型之路
从大二到研二,唐开强恰好与六足仿生机器人携手走过了四年。四年前,“蜘蛛侠”的一切都还是一张白纸,“大二那时想法很简单,喜欢机器人所以就去研究了”。
经过两年的学习与积淀,唐开强带领的“蜘蛛侠”团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过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结合预先的编程使机器人能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跨过简单障碍并行动。
直至2017年末,团队已经研发出了大、中、小三种形态、功能各异的六足仿生机器人,并于12月成立了南京蜘蛛侠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唐开强和六足仿生机器人
数年科研经历奠基、多项专利加持,做学术研究对唐开强来说无疑是一个“低门槛”而又理所当然的选择。事实上,加上年前完成的三篇,他在研二就已经发表了四篇论文,超额完成了研究生的毕业要求。
“我从小对机器人就很感兴趣,也沉醉于单纯的研究氛围。”虽然唐开强很清楚开公司需要他走出科研的环境,进入复杂的社会熔炉,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创业。
由于成绩优异、科研成果显著,唐开强于2016年保研进入了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师从控制与系统工程系主任陈春林教授。同时,六足仿生机器人项目也被一并带到了南大。
“我不希望自己的项目烂尾,但是机器人项目对研发人员的前期积累要求高难度大,倘若把这个项目留在研究生阶段,等待下一届师弟师妹去继续,它烂尾的可能性就相当大,同时也浪费了国家和学校前期对这个项目的资源投入。”研究生在校研究周期短,一届届相传的方式难以保证机器人项目的持续性,这便促使他萌发了将六足仿生机器人作为长期事业的想法。
2017年5月,唐开强团队的蜘蛛侠智能救援队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杰出方案奖。救援队由多种型号的智能六足机器人组成,它们彼此之间通过信息交互,在灾后72小时的黄金时间中团结协作,实现侦查灾情、检测生命、安抚伤员、运输物资等功能,给灾区人民带去更多生还的希望。
唐开强热切地表示:“将我们的科技成果服务于社会,提升大众幸福感,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然而,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状况却不容乐观,即使是像机器人救援队这一类获得大奖的项目,如果后期没有投资人跟进也难以实现产品化。
“中国每年都会有不少学者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可以说国内的科研成果还是十分突出的,问题是成果转化过程缓慢,科研产品明显跟不上科技发展。”再三考虑过后,唐开强最终决定创业,由自己“亲手”来转化成果。
“我们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来筹备公司,这期间咨询了很多金融专家、企业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自己得做好心理准备,现在我身上还承载着兄弟们的未来,不是自己一个人,责任一下子就重了。”
正如唐开强一开始构想的那样,公司的成立使他的时间仿佛不属于自己。商业性行为几乎占用了他一半的精力。“创业让我不断地突破自己,我像是从一个技术宅变成了一个多面手,路演、洽谈、演讲都成为了我的必修课。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算是对我的一种历练吧。”
当被问到是否会在未来放弃科研时,他坚定的摇了头“当然我会逐步把重心从科研向管理转移,但是为了公司的战略部署,我也必须要懂科研。最重要的是科研它是我的兴趣所在,是我创业的最初动力,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即使并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从前的研究,科研仍是唐开强心中不变的信仰。
唐开强
团队参赛孵化之路
“极·致未来”责任创新挑战赛杰出方案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优秀展品奖,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翼奖、“赢在南京”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精英训练营创新创业训练大赛最佳团队奖……自2017起,“蜘蛛侠”团队已经获得了近十项创新创业类大奖。
值得一提的是,“极·致未来”一战,“蜘蛛侠”智能救援“一炮而红”,受到了包括中国新闻网、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在内的20多家媒体报道。
由于所获荣誉较多,甚至有评委在4月份的一项赛事中表示“蜘蛛侠”团队知名度已经很高了,希望能把机会留给新的团队。叠加的赛事荣誉似乎已经不能给团队带来更多的利益,那么继续参赛是否必要呢?
唐开强团队参加CCTV2《极客出发2》
“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成长途径,除了荣誉之外,它同时也能够提供很多东西。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在比赛中收获不同的成长,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它来磨练团队,所以我们近期还会参加两项关于军民两用技术的比赛。”
对于其它的收获,唐开强解释说:“首先我们在比赛中不断完善自己。公司成立之前我们需要对仿生机器人市场进行调研、对公司有一个规划,其实这些也是比赛需要的内容。我们在参赛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评委的意见,改进方案,可以说就是在为成立公司做准备了。
第二,团队可以通过比赛得到政府投资,而资金对一个初创团队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像去年我们就通过一项比赛获得了政府四十万元的投资。除此之外,许多比赛的评委自己也是投资人,他们不单单是来点评的,同时也是希望能够在比赛中找到心仪的投资项目。
第三,比赛提供机遇,它是一个可以让你展示自我的平台。去年我们的项目受到发改委邀请在全国众创活动周的核心区域展示并最终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自接见,者也是一次比赛提供的契机使得发改委能够看到并认可我们这个项目。当然我所说的机遇还包括一些合作机会,这是我们公司成立后迫切需要的。
第四,比赛是吸纳团队成员的良好渠道。我们团队现在15个核心成员又不少都是在机器人赛事中遇到的伙伴。配备了顶尖的科技人才之后,公司的运营同时需要其他专业领域的成员,我们现在的参赛模式都是一个核心成员带几个新成员。比赛是对新成员的能力考核,同时新成员也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增进对我们公司的了解,可以说一举两得吧。”
属于未来的公司?!
波士顿动力是当今机器人领域的绝对权威,在知乎上它被评价为是一家“属于未来的公司”,这个形容同样适用于唐开强的智能机器人公司。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机器人的自主无人驾驶。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局限于规整路面上汽车的无人驾驶,在未来它应该会扩展到全地形、全空间,而这种技术实现的唯一载体就是机器人。汽车在未来也不仅仅是人类的代步形式工具,有了车联网,它可以将人们的生活空间与现实的三维空间联系起来,那个时候甚至手机都不会被需要了。
无人驾驶的机器人应该会在汽车后时代逐步发展起来,它能够应对复杂地形,去任何双脚难以达到的地方,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空间上的自由。”唐开强兴奋地描绘着他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愿景。
跟随着这个目标,他的团队也在不断地对六足仿生机器人进行着改进。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唐开强自主设立了公司产品的五个等级。在第一个阶段,基本能够使多足机器人能在人类指令下跨越障碍。现阶段的level2则实现了机器人的半自主化,预计在2020年实现简单地形下的完全自主,2025年实现高阶的机器人无人驾驶,2050年实现海陆空三栖智能无人驾驶。
六足仿生机器人环境自适应演示
(机器人自动识别当前环境并且实现三足步与四足步态的转换)
与智能机器人并行的是公司的Ablock智能教育机器人项目。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根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
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说到。这句话给唐开强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从事了数年人工智能的研究,他对这个领域人才的缺失也有着深切体会。
“于是我就想做些什么,为中国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后进力量。”结合身边的众多科研爱好者的成长经历,他意识到从小培养科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便是Ablock的由来。
Ablock是一款可以用模块自由拼搭出各种“造型”,通过“编程”赋予作品各式“动作”,让孩子们边玩边学的可编程机器人教育套件。通过3D打印创建个性化的基础构件,自主组装机器人外型,通过编程教育实现可交互的智能应用教育培训。
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好奇心,以及开拓未来的思维能力。作为一款结合了多面积木、创客组件及互联网服务的全概念机器人教育产品,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编程教育。
Ablock积木设计演示
在硬件方面,Ablock的教具不仅各个组块的各个面之间可任意组合拼装,而且拥有七种模块,共计两百多个组件,其组件涵盖了加速度、光学、触摸、声音等传感器,还有控制器和驱动单元。利用简单易学的图形化编程方法,加上丰富的机器人进阶课程和可视化搭建教程,陪伴孩子成长的线上社区,让孩子们轻易创造出可交互的智能应用。
在软件方面,Ablock拥有三大特色:
1.可视图形化编程: 基于MIT开源软件 Scratch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软件,无需专业、复杂的命令代码,轻松拖拽即可实现编程逻辑,让孩子可以轻易创造出可交互的智能应用;
2.可视化搭建教程:Ablock从孩子的思维方式出发,我们设计了3D拼搭向导避免了繁琐的文字说明,引导孩子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空间想象力;
3.丰富的机器人课程:Ablock科学的体系,巧妙的示例,有趣的关卡设——具有社交属性的线上社区。让孩子在家也能学机器人。不管是小白或是专家,都可以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目前,系统课程已经正式列入多个小学和幼儿园的课表,并且在和多个渠道商洽谈合作。
“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需要非常深入地钻研,非专业领域的人士看来做这个研究可能是异常枯燥,这个时候兴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希望我们的项目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他们小的时候埋下一颗种子,长大后能够将兴趣与事业相结合。”
“属于未来”这个形容包含了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现实状况的窘境。六足仿生机器人研究成本高,周期长,投资人都一致认可它的良好前景,却一直在等待它实现产品化的时机,资金就成为了公司发展的一个阻碍。
同时,机器人负载大,要实现野外的长期自主移动对电池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也制约着我们的研究。“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即使现在暂时无法实现全自动机器人的产品化,但是你可以预见它未来的。”
“当你有了目标的时候,缺什么去找什么就好了。”这是唐开强在被问到最初如何组建团队时说的一句话。找团队成员、研发资金、实验室、实验器材……这一句简单的话背后蕴含着无数阻力。机器人一个简单动作的背后,创业一个小小成就的背后都是同样的艰辛。
当你有了目标的时候,一步一步做好就好了,这或许就是他能教给我们的人生哲学。(文,陈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