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wedo机器人编程课9.地震模拟器(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二年级Wedo机器人编程课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2班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编程逻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地震模拟器时的逻辑流程。
2.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地震模拟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如何让机器人模拟地震震动。
4.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的能力,如共同设计、编程和测试地震模拟器。
5.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Wedo机器人编程的基本知识,如如何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基本的Wedo机器人编程知识,如如何操作机器人、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
-学生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如地震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科技和编程感兴趣,愿意尝试新的编程任务和挑战。
-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喜欢通过编程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团队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如何将地震知识转化为编程逻辑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学生在编程时可能会遇到逻辑错误和语法错误,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解决。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遇到沟通不畅和任务分配不均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调。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二年级Wedo机器人编程课》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3.实验器材:准备好所需的Wedo机器人套件、传感器、执行器等实验器材,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检查机器人的电池是否充足,确保机器人可以正常运行。准备足够的编程软件终端,以便学生可以同时进行编程和测试。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备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台电脑,以便学生可以进行团队合作和编程操作。在教室内设置实验操作台,摆放好实验器材,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活动。
6.教学指南:制定教学指南,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以便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预期成果。
7.安全指南:制定安全指南,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如避免机器人碰撞、正确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向学生讲解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规则,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8.教学评估:准备教学评估工具,如学生作品评价表、课堂表现评价表等,以便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地震模拟器”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地震模拟器的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地震模拟器”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地震模拟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地震模拟器的制作步骤和编程逻辑,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编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