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大大小小的机器人比赛纷纷涌入大家的视线,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要衡量孩子学习机器人效果好不好,较直观的方式,可能就是参加各类机器人竞赛了。
但机器人比赛种类繁多,在一个看起来高大上的“名头”背后,它到底在比些什么?含金量有多少?又适不适合孩子参加?
我们梳理了一下目前常见的一些适合青少年参加的机器人竞赛,主要有RoboRave国际机器人比赛、RoboCup国际机器人世界杯、FLL机器人联赛等,不妨一起来看看它们的真实“内幕”。
一、RoboCup机器人比赛
RoboCup Junior(Robocup青少年世界杯,简称RCJ),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的一项以科技设计与实践为导向的国际性科普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具有国际视野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跨国界的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友好交流合作。
该活动目前已经成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曾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德国、、墨西哥等地成功地举行过历届多次盛大赛事。同时也是国际机器人比赛中含金量较高的一项赛事。
二、RoboRAVE机器人比赛
RoboRAVE是一项由Intel公司主要赞助和支持的国际机器人竞赛,它已经在美国有14年的历史,每年吸引上万名学生参加。RoboRAVE因其易上手、教育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近些年迅速发展。它以“团队”、“快乐”、“分享”作为自己的口号,探究式学习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RoboRAVE项目的基因中。在参与比赛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团队合作、合理利用时间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FLL(FIRST乐高联赛)
参赛年龄段:小学四年级到初二
了解过乐高和机器人比赛的家长们,对FLL应该是较熟悉的了。
FLL的比赛内容基本上是让孩子用乐高组件直接搭建具有一定功能的小机器人,涉及到了基础的机械知识,并且需要用简单的编程来控制机器人运动。
四、机器人比赛
中学这块,目前大规模体制内主办的竞赛不少,较放心的有2个,中学电脑制作活动和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其中,前者是由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单位承办的,竞赛体系成熟,学校参与度高。它带给孩子较直接的收益,就是能够成为孩子进入各大高校的一块敲门砖。
从前两年开始,大学、中学就在收紧对于自主招生等名额的招生,曾经模糊的条件要求,如“有科技创新潜能”都变得具体到要求学生参加过XX竞赛,获得XX奖,以此来提高门槛。
某高校2015年自主招生要求:“高中解决获得中学生知识竞赛省级以上奖;获得在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等方面获得省级以上奖或专利”。
某高校2016年自主招生要求:“高中阶段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中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以上者”。
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科协举办的,性质也差不多,认可它的学校要相对少一些,但是这个比赛专业性很强。另外,还有Botball、WRO、WER等各种机器人竞赛,孩子年龄再大些,还可以参加各类大学生、成年人的机器人竞赛。
五、WER世界锦标赛
WER世界锦标赛是由世界教育机器人学会主办,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赛区组委会承办,面向赛区的区域WER赛事,属于WER高规格的比赛。4-18岁的青少年均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加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
该比赛现场发布的项目任务,一般有易、中、难三个项目任务。学生要在现场分析任务、创意方案、编程调试等,指导教师不得现场指导,过程挑战性,实现了"比学生不比老师"的WER教育理念
那么,面对这么多比赛,我们如何让孩子去选择呢,要注意什么?
1、根据孩子年龄、兴趣、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2、享受比赛的过程,just have fun!
机器人比赛的现场,孩子们之间那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依靠自己的思考,学以致用,在责任感和压力环境中,努力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才是较打动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