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微课堂将对第十二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阿那托里·卡尔波夫的31盘经典对局进行讲解。
阿那托里·卡尔波夫,前苏联(俄罗斯)男子国际象棋选手,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在棋界被称为“大卡”,是历史上第十二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他是局面型棋手,行棋讲究棋理,布局严谨,算度精确。在1975年世界国际象棋冠军赛中因鲍比·菲舍尔弃权,卡尔波夫不战而胜,成为国际象棋史上第十二位世界冠军。1978年和1981年,卡尔波夫两度成功卫冕。从1975年到1985年,他保持了10年世界冠军称号,并且在1976年到1983年连续八年位居国际棋联等级分排名榜首。1984、1985年分两次与加里·卡斯帕罗夫交锋,经过艰苦奋战,终以失利告终,从此失去了棋王的荣誉。
极有天赋的卡尔波夫
1974年候选人赛,战胜斯帕斯基
与菲舍尔比赛不战而胜
卡尔波夫后来试图与菲舍尔进行另一场比赛,但谈判失败了,这使年轻的卡波夫无需面对卫冕冠军就可以直接成为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认为,卡尔波夫本来会有很多机会,因为他令人信服地击败了斯帕斯基,是一位技术强硬的职业棋手,而菲舍尔已经不活跃了三年。卡尔波夫本人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如果他有机会在二十多岁时将菲舍尔打败,那么他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棋手。
世界冠军之路
自1975年因菲舍尔弃权他得到世界冠军称号开始,卡尔波夫参加了几乎所有的最高级别的联赛,不顾一切地试图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正是通过赢得每次赛事,他参与的联赛数量比其他世界冠军都多很多,他积累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1985年卡尔波夫失去了世界冠军称号,他当时的对手是卡斯帕罗夫。1993年卡尔波夫击败“西方棋王”荷兰的蒂曼,再次获得国际棋联世界冠军称号。1996年他击败有“两卡掘墓人”之称的美籍前苏联新秀卡姆斯墓,卫冕成功。1998年的国际棋联棋王争霸赛卡尔波夫击败印度棋王维斯瓦纳坦·阿南德,再度成功卫冕。
1990年世界冠军赛
两卡大战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国际象棋界两位最具影响力的棋王卡尔波夫、卡斯帕罗夫先后进行了五次世界冠军对抗赛,成为国象史上最著名的经典之战。在总共144局比赛中,卡斯帕罗夫赢得21局,卡尔波夫拿下19局,双方战平104局。因为有了“两卡”的对抗,这一时期也成为国际象棋的“黄金时代”。
1985年9月,第二次“两卡大战”继续进行,地点依然选定在莫斯科。此番再战,卡斯帕罗夫越战越勇,而卡尔波夫却显得力不从心。11月9日,卡斯帕罗夫最终以13比11击败了对手,从而结束了卡尔波夫在棋界无敌手的局面。
这次“两卡”对决,经过3天12盘的较量,最终46岁的卡斯帕罗夫技高一筹,以9比3的绝对优势战胜58岁的卡尔波夫。
下棋风格
卡波夫的“蟒蛇”打法稳固,风险最小,但对于对手犯下的任何细微错误都会毫不留情地做出反应。因此,他经常被与第三名世界冠军何塞·劳·卡帕布兰卡相提并论。卡尔波夫具有独一无二的局面风格,行棋讲究棋理,布局严谨,算度精确,作风顽强,常用扭杀战略予对手以沉重打击。他似乎总是使他所有子力都得到很好的防御,并且比历史上任何其他人更会利用空间优势。卡波夫本人将自己的风格描述如下:“假设一盘对局有两种续弈方式:一种是通过使对局骤然复杂化的眼花缭乱的战术打击取胜,另一种是通过简单明了的局面压力进入微小优势残局取胜。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如果对手坚持尖锐走法,我不能反对;但即使我胜了这样的对局也很少感到满意,我更喜欢按照合乎逻辑的所有战略原则指导的对局。”
荣誉教授&慈善工作
卡尔波夫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系,曾被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授予荣誉教授。他是历史上第二位被授予荣誉教授的世界棋王。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表示,授予卡尔波夫荣誉教授的称号是为了表示对这位世界著名棋王的尊重,并感谢他多年来以国际棋联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师的身份所做的大量社会慈善工作。卡尔波夫曾在独联体及东欧国家从事消除儿童碘缺乏症的工作。卡尔波夫表示:“被授予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荣誉教授是我非常看中的荣誉之一。”
棋手评价
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米哈伊尔·塔尔:卡尔波夫拥有杰出的稳健调动子力的能力,国际象棋界曾因此出现了“卡尔波夫风格”一词。这个词是指通过系统稳健的方式如巨蟒缠身般扼杀对手。卡尔波夫的对手们只有在陷入无可救药的境地后才会明白他的意图。
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卡尔波夫是我棋弈生涯中最伟大的对手。他是我的老师,在棋弈和生活方面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在体育界所有其他项目中还没发现象我俩这样对所在项目影响如此巨大的对手。
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弗拉基米尔·克拉姆尼克:卡尔波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国象棋手,一个优秀的战术家,可以出色的计算变着,在局面上他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