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卓越联盟联合体—学年高三月联考语文试题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者:胡先生,中国象棋作为流传千年的文化精粹,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大吗?

胡荣华:从古至今,象棋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很多日常用语都跟象棋息息相关。例如,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所号召的“全国一盘棋”,那个时候,我们国家一穷二白,花小钱办大事,靠的就是“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协作精神,国家统筹全局,个体互相协作配合,才使得新中国的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现如今,我们朗朗上口的“丢卒保车”“丢车保帅”“小卒子过河能顶车马炮”等等术语,也来源于象棋的战术,这些战术术语不但反映了老百姓爱下象棋,还说明老百姓能够把象棋的战术迁移到日常办事的策略上去,是对象棋战术的一种升华。

记者:胡先生,作为享誉中外的棋坛宗师,您常说棋道贵在创新,(①)

胡荣华:您过誉了。记得有一次看棋,当时红方多了个“车”,局面也优于对方,棋界有两句话,“残棋就怕车低头”,“撑起羊角仕,不怕马来将”。但红方偏偏“车沉底”,两边“仕”也没撑起来,被对方来了个小兵塞象眼并配合“卧槽马”,结果遗憾落败。再比如象棋中的“炮”,起初,炮不是“火”字旁,而是“石”字旁,当时的炮应该是抛石机那样的武器吧,“马”对应战场上的骑兵。中国有句俗语叫“马后炮”,说的是,“炮”应该跟在“马”后面走,这样的布局才科学,威力才最大。假设把“马”和“炮”这两个棋子看成是活物,“炮”不服气“马”,非要放在“马”的前面,那这个棋局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而且这种结果一般不会好。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人也是如此。

记者:(②)

胡荣华:日本棋界有一句话叫做“大赛无名局”,大比赛时,对局双方往往是紧张的,对失败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胜利的渴望。中国人因为文化的因素,赛前忌讳听到“输”这个字,害怕失败的心理会对下棋的思路和章法造成很坏的影响,这在其他竞技运动中也是一样。记得央视记者在采访中国女排教练郎平的时候问道,中国女排会不会在2016年奥运会再创辉煌。郎平的回答并没有说到2016年奥运会中国女排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她回答的大概意思是,“我只要做好我每天该做的事情,每天把队员训练好、管理好,这就行了”。弈棋和打排球是一样的,下棋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输赢置之度外,不管是在比赛中,还是在平时的练习中,心无杂念,自身技艺也会提高得很快。

记者:胡先生,有人说,围棋每个棋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而象棋的“车、马、炮、仕、象、卒”,是分等级的。对于这个说法,您怎么看?

胡荣华:我也常常听到许多象棋的启蒙老师会教学生判断象棋子力的不同价值,说“一个车,相当于马和炮”,“一个马,相当于什么什么”,对此,我颇不以为然。举个例子,很多下象棋的人都说“一车十子寒”,认为“车”的威力远大于“马”和“炮”,与其他棋子的分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一个“车”,对上了“仕象全”,就是“单车不破仕象全”了。这时候,如果换成三个不起眼的“小卒”或者是“单炮”和高“兵”组合,那就必胜“仕象全”。所以,中国象棋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死板地把每个棋子的地位排个高低,而是让各个棋子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不分大小,外行人眼中的“小棋子”也能力挽狂澜。这跟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行使着不同的社会职能,每个个体都应该得到尊重。

记者:胡先生,中国象棋的发展在今天面临着很多困境,那您觉得要让中国象棋走向世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胡荣华:中国象棋要在立足国内发展的基础上走向世界。中国有句老话,“国运盛,棋运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经济发达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大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会走向世界。中国人当年学国际象棋的时候,读着外国人翻译过来的相关书籍,这样学的东西只是皮毛,真正提高棋法是在中国人看外文原版棋艺专著后。所以我们把中国象棋的棋法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人去看,外国人是很难看精的。另外,外国人下中国象棋,工于子力价值的计算,但是不能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理解棋理,所以,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影响中国象棋的推广,只有等到外国人主动去学习中国文化,了解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深入研究中国象棋,那时候中国象棋才会有世界影响力。

(摘编自伍树燕《象棋与人生,功夫在棋外——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访谈录》)

【注】胡荣华,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被誉为“棋坛司令”。自1960年崭露头角,连续10届荣获全国象棋冠军。他不仅在赛场创造了传奇,更以其卓越的棋艺和独到的见解,推动了象棋理论的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棋道、人生和文化的深刻见地,以及言谈之间的儒雅谦逊,无不彰显出胡荣华的宗师风范。

B. 胡荣华强调“低头车”“羊角仕”及“马后炮”等传统布局的科学性,足见其棋风趋于稳健持重。

C. 因为大赛的重要性,选手往往不能以轻松的状态应战,影响了发挥,棋界有“大赛无名局”的说法。

D.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棋理颇有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象棋术语融入了日常生活,这说明象棋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B. 胡荣华以排球项目来说明象棋问题,类比贴切,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C. 国运决定棋运,当外国人主动研究中国文化时,中国象棋就会具备世界影响力。

D. 记者从象棋与生活问到专业问题,最后是象棋的发展前景,提问简练且有层次。

3. 根据材料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每处不超过6个字。

胡荣华曾说:“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才合乎棋道。”选手如果在比赛前过早地考虑输赢,就容易产生______,这种心理会极大影响选手的发挥。在对弈时,过分依赖所谓的“大子”,忽视其他棋子的作用,这是______常犯的错误。其实,棋子角色不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全局的胜利,所以要注重整体布局和棋子之间的______,我们常说的“全国一盘棋”就是这个道理被运用于现实生活的体现。

4. 根据上下文,两处括号中提出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5. 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命题,先假设这个命题正确,由此推论而得出谬误的结果,从而证明原命题不成立,这样的论证方法叫“归谬法”。针对“象棋子力有等级”的说法,胡荣华是如何用归谬法反驳的?

【答案】1. B 2. C

3. ①. 对失败的恐惧(恐惧心理)    ②. 外行人(新手)    ③. 配合协作

4. ①那么,象棋中现成的棋理和战术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②胡先生,在重大的象棋比赛中,棋手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应战呢?

5. 他从分析象棋实战案例入手,先假定“象棋子力有等级”的说法成立,那么面对同样的棋局,握有“大子”比握有“小子”更具胜算。但同样面对“仕象全”的严密防守,被认为子力等级最高的单“车”是无能为力的,不起眼的“小卒”反倒能稳赢“仕象全”。由此可见,“象棋子力分等级”的说法不成立。

【解析】

【导语】这篇访谈以记者提问串联,聚焦象棋与生活、棋道、文化的关联。胡荣华结合实例,从象棋术语生活化、棋理映人生、子力无等级,到象棋国际化路径,层层递进。语言平实却含深意,既显棋坛宗师的专业见地,又借棋道传递处世智慧,让传统象棋文化兼具深度与温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足见其棋风趋于稳健持重”错。胡荣华先生侧重回答了下象棋使用传统战术的重要性,不能够推出棋风特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能力。

C.“中国象棋就会具备世界影响力”错。根据“'国运盛,棋运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经济发达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大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会走向世界”“只有等到外国人主动去学习中国文化……那时候中国象棋才会有世界影响力”,可知“象棋具备世界影响力”需要“国运兴盛”与“外国人主动学习中国文化”两个条件,选项仅提及后者,且将“才会”(必要条件)表述为绝对化结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根据“大比赛时,对局双方往往是紧张的,对失败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胜利的渴望”“害怕失败的心理会对下棋的思路和章法造成很坏的影响”,可知选手过早考虑输赢会产生对失败的恐惧,这种“恐惧心理”会影响发挥,可填“对失败的恐惧”或“恐惧心理”。

②根据“我也常常听到许多象棋的启蒙老师会教学生判断象棋子力的不同价值”“认为'车’的威力远大于'马’和'炮’”,可知过分看重“大子”、忽视其他棋子的行为,多是象棋启蒙阶段的学习者或外行常犯的错误。,可填“外行人”或“新手”。

③根据“靠的就是'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协作精神,国家统筹全局,个体互相协作配合”“各个棋子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可知象棋对弈需重视整体布局与棋子间的“配合协作”,这与“全国一盘棋”的理念一致,可填“配合协作”。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根据前文记者提及“棋道贵在创新”,以及胡荣华的回应——通过红方违背“残棋就怕车低头”“马后炮”等传统棋理导致落败的案例,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可知记者的问题应衔接“创新”与“传统棋理”,核心是询问传统棋理和战术的意义。故问题为“那么,象棋中现成的棋理和战术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②根据胡荣华的回应——围绕“大赛无名局”展开,分析选手对失败的恐惧心理的危害,借郎平案例强调“把输赢置之度外”的心态,可知记者的问题应聚焦重大比赛中棋手的应战心态。故问题为“胡先生,在重大的象棋比赛中,棋手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应战呢?”。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论证方法的能力。

胡荣华反驳时,先假定“象棋子力有等级”成立。按此说法,等级高的“大子”应比“小子”更具优势,正如材料中“很多下象棋的人都说'一车十子寒’,认为'车’的威力远大于'马’和'炮’,与其他棋子的分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车”作为公认的“大子”,理当在对局中更易获胜。

但他以实战情况反驳:材料提到“一个'车’,对上了'仕象全’,就是'单车不破仕象全’了”,即“大子”车面对“仕象全”毫无办法;而“换成三个不起眼的'小卒’或者是'单炮’和高'兵’组合,那就必胜'仕象全’”。

这一结果与“大子更易获胜”的推论完全矛盾,可见“象棋子力有等级”的说法不成立。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官渡袁绍败绩 劫乌巢曹操烧粮

(明)罗贯中

(一)

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逢纪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绍因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军进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逼近官渡下寨。

(曹军新到,初战不利)曹操见军慌乱,集众谋士问计。刘晔进曰:“可作发石车以破之。”操令晔进车式,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着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射箭时,营内一齐拽动石车,炮石飞空,往上乱打。人无躲处,弓箭手死者无数。袁军皆号其车为“霹雳车”。由是袁军不敢登高射箭,审配又献一计:令军人用铁锹暗打地道,直透曹营内,号为“掘子军”。曹兵望见袁军于山后掘土坑,报知曹操。操又问计于刘晔。晔曰:“此袁军不能明攻而暗攻,发掘地道,欲从地下透营而入耳。”操曰:“何以御之?”晔曰:“可绕营横掘长堑,则彼地道无用也。”操连夜差军掘堑。袁军掘地道到堑边,果不能入,空费军力。

(二)

且说曹操军粮告竭,急发使往许昌教荀彧作速措办粮草,星夜解赴军前接济。使者携书而往,行不上三十里,被袁军捉住,缚见谋士许攸。许攸字子远,少时曾与曹操为友,此时却在袁绍处为谋士。当下搜得曹操催粮书信,径来见绍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绍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攸曰:“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正话间,忽有使者自邺郡来,呈上审配书。书中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

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时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鞋,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三)

(许攸深知乌巢虚实,建议曹操夜袭)操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张辽曰:“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操曰:“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继,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辽曰:“亦须防袁绍乘虚来袭。”操笑曰:“吾已筹之熟矣。”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以备不虞。教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操自引诸将居中:共五千人马,打着袁军旗号,军士皆束草负薪,偃旗息鼓,黄昏时分,望乌巢进发。

(四)

却说袁绍在帐中,闻报正北上火光满天,知是乌巢有失,急出帐召文武各官,商议遣兵往救。张郃曰:“某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曰:“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张郃曰:“非也。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乌巢有失,吾属皆被擒矣。”郭图曰:“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再三请劫曹营。绍乃遣张郃、高览引军一万,往官渡击曹营;遣蒋奇领兵五千,往救乌巢。

(蒋奇因兵少被歼)却说张郃、高览攻打曹营,曹军伏兵一齐冲出,三下攻击,袁军大败,张郃、高览各带重伤,夺路走脱。郭图恐张郃、高览回寨证对是非,先于袁绍前谮曰:“张郃、高览素有降曹之意,今遣其击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损折士卒。”绍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郭图先使人报二将云:“主公将杀汝矣。”及绍使至,高览问曰:“主公唤我等为何?”使者曰:“不知何故。”览遂拔剑斩来使。郃大惊。览曰:“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曹操所擒;吾等岂可坐而待死?不如去投曹操。”郃喟然叹曰:“只得如此!”于是二人领本部兵马,往曹操寨中投降。

(五)

却说曹操乘袁绍之败,整顿军马,迤逦追袭。袁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奔至黎阳北岸,军行之次,夜宿荒山。绍于帐中闻远远有哭声,遂私往听之,却是败军相聚,诉说丧兄失弟,弃伴亡亲之苦,各各捶胸大哭,皆曰:“若听田丰之言,我等怎遭此祸!”绍大悔。次日,上马正行间,逢纪引军来接。绍对逢纪曰:“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吾今归去,羞见此人。”逢纪素恨田丰,趁机构陷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袁绍大怒曰:“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遂命使者携宝剑先往冀州狱中杀田丰。却说田丰在狱中。一日,狱吏来见丰曰:“与先生贺喜!”丰曰:“何喜可贺?”狱吏曰:“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丰笑曰:“吾今死矣!”狱吏问曰:“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丰曰:“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狱吏未信。忽使者携剑至,传袁绍命,欲取田丰之首,狱吏方惊。丰曰:“吾固知必死也。”狱吏皆流泪。丰曰:“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乃自刎于狱中。

(节选自《三国演义》,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曹初交兵,袁绍一度占据主动,但曹操的谋士刘晔却连献妙计,暂时稳定了战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B. 张辽因为不信任来自敌方的许攸而极力反对夜袭乌巢,但曹操理性分析并果敢行动,属于有算计的冒险。

C. 郭图为了保全自己,蒙骗袁绍,设计逼走了张郃、高览,这说明袁绍的败亡不全是他个人的问题。

D. 田丰是袁绍帐下的优秀人才,他洞察时局,又有识人之明,他的悲剧证明了“贤臣应择主而事”的道理。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谋略往往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作者重点叙述交战双方的战略谋划,叙事详略得当。

B. 作者擅长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呈现人物的鲜明性格。

C. 作者在宏大历史画卷中也不忘表达军士等小人物的真实感受,体现了人性光辉。

D. 作者推崇“明智忠勇”等政治品质,袁绍集团的败亡是因为这些品质的缺失。

8. 小说情节通常因偶然性事件而更显曲折跌宕。请围绕许攸这一人物,分析本文偶然性情节的体现。

9. 官渡之战以前,曹操的谋士郭嘉曾以“十胜十败”之说分析了曹操的十大优点和袁绍的十大缺点,准确预言了曹操以少胜多的结局。小说中的战役过程可以体现曹袁两人的哪些优缺点?请简要对比概括。

【答案】6. B 7. D

8. ①曹操催粮的书信偶然落入许攸手中,让许攸抓住了曹操的弱点,但袁绍因为优柔寡断错失了一举打败曹操的良机。②许攸献计,袁绍迟疑之时,审配指责许攸的书信正巧送到,这一偶然事件加重了袁绍的猜忌,间接造成许攸降曹。③许攸本欲拔剑自刎,却偶然被手下点醒,于是投降曹操,对曹操而言,许攸的到来是天赐良机。

9. ①袁绍刚愎自用,曹操从谏如流;②袁绍优柔寡断,曹操猛锐果敢;③袁绍听信谗言,曹操明辨是非;④袁绍气量狭窄、猜忌人才,曹操气量宏大、知人善用;⑤袁绍不知兵要、战法平庸,曹操心思缜密、用兵如神。

【解析】

【导语】官渡之战中,袁绍刚愎自用,拒谏杀贤,错失战机;曹操善纳良策,果断劫粮,以弱胜强。许攸叛投、田丰冤死等偶然事件,凸显袁绍集团内耗之弊,而曹操的用人智慧与战略胆识,终成扭转战局的关键。这场战役生动诠释了“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历史规律。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张辽因为不信任来自敌方的许攸而极力反对夜袭乌巢”错误。张辽反对夜袭乌巢的主要原因是这一行动风险太大,胜算太小,而猜测许攸是次要的。且“极力反对”的“极力”夸大其词。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袁绍集团的败亡是因为这些品质的缺失”错误。袁绍集团不乏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才,例如田丰、张郃等,主要是袁绍不明智,埋没了文武人才。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节概括的能力。

①曹操催粮书信被袁军截获,落入许攸之手——这是关键偶然。若此信未被俘获的使者携带,或未遭拦截,许攸无从得知曹军粮竭实情,便不会提出奇袭许昌之策,情节走向将完全不同。此偶然暴露敌方弱点,推动变局。

②审配揭发许攸罪状的书信恰于献计时送达——时间高度巧合。袁绍本已犹豫,此信一至,立即激化猜忌,使许攸由谋士沦为“奸细”,彻底断绝其留袁阵营之路,促成降曹转折。

③许攸欲自刎时被亲随点醒“弃暗投明”——情感与命运的偶然逆转。若无人劝阻,许攸身死,则后续献计乌巢、助曹破粮等皆不可能发生。一句劝言改写战局,凸显个体命运在乱世中的脆弱与偶然。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①纳谏与否:袁绍拒田丰、逐许攸,刚愎自用;曹操跣足迎许攸、即用其计,从谏如流——决策机制根本差异,决定战略灵活性。

②决断力对比:袁绍迟疑不决,错失袭许良机;曹操当机立断,亲率五千夜劫乌巢——战机把握上,曹操果敢迅猛,袁绍畏首畏尾。

③辨谗能力:郭图进谗陷害张郃,袁绍轻信并追责;曹操用人不疑,反得降将助力——组织内耗与团结之别,直接影响军队凝聚力。

④人才态度:袁绍因私怨贬才、逼走旧友;曹操容人之过、重用降臣(如许攸、张郃)——气度决定人才流向,曹操聚英,袁绍失众。

⑤军事谋略:袁军地道被堑所阻,战术单一;曹军设伏、伪旗、束草夜行,环环相扣——体现曹操精研兵法、预判全局,而袁绍不知变通,战法平庸。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家之市,贤否杂处,十室之邑,善恶相半,天必佑贤黜不肖,福善祸淫人。胡足见造化之大哉?为善不必福,福在其中;为恶不必祸,祸在其中,是天道也。积善顺天,不求其福可也,积恶而求免祸,其可乎?施德于人,不求其报可也,施怨而责人无报,其可乎?是故君子善与天合,德与人和。为恶而不为恶所倾,恶亦足为矣;为善而不为善所成,善亦不足为矣。恶而终倾,善而终成,君子必舍彼而取此。

寿夭有数,贵贱有分,天也,君子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斯可以胜天。言数者以富贵安佚为福以贫贱忧戚为祸人之贤否邪正不与焉是岂知君子有自求之福,小人有自取之祸哉?故曰:“静重之福,轻躁之祸,匪降自天,自取由人。”臣弑其君,则子弑其父,禄山之后则有庆绪。人曰天也,我曰人也,忠于君,所以教其子之孝;顺于长,所以教其弟之悌,孝悌之道,性根于天,迭相视效,习成于人,人而反是道,自祸也,祸福自己,天何心哉?性地虚明,旷如青天;心曲阴墨,隘如坎窞。是故恶莫大于阴谋,善莫先于阴德,知斯谋足以自陷,则知斯德足以自裕。

(节选自《迩言》)

材料二:

帝①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沈、业奔走告文王(司马昭),文王为之备。帝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于南阙下,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于背。文王闻,大惊,自投于地曰:“天下其谓我何!”丁卯,葬高贵乡公于洛阳。下车数乘,不设旌旐,百姓相聚而观之,曰:“是前日所杀天子也。”或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节选自《汉晋春秋》)

材料三:

(晋)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司马懿)创业之始,用文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节选自《晋书》)

【注】①魏帝曹髦,即位前受封为高贵乡公。曹髦即位之时,曹魏政权已旁落多年,权臣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弄权。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言数者A以富贵安佚B为福C以贫贱忧戚D为祸E人之贤否邪正F不与焉G岂知H君子有自求之福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匪,同“非”,表示否定判断,与《静女》“匪女之为美”的“匪”意义相同。

B. 自陷,“自”是“陷”的前置宾语,与《赤壁赋》“而又何羡乎”的“何羡”结构相同。

C. 是,指示代词,这,与《答司马谏议书》“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意义相同。

D. 安,怎么,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安”意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只要坏事没有产生恶劣的影响,做也无妨。所以,不是所有的坏事都不可原谅。

B. 历史上,安禄山造反,其子安庆绪为夺权而杀之。材料一认为“父不忠”与“子不义”有因果关联。

C. 王沈和王业的告密使行动还没开始就丧失了突然性,这一事件也足见皇帝对抗权臣时的无力。

D. 贾充的话说明此次弑君行为是有预谋的,而皇帝葬礼的情况也表明司马昭对皇帝之死毫无愧疚之感。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善不必福,福在其中;为恶不必祸,祸在其中,是天道也。

(2)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14. 材料三中,晋明帝的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析他为什么这么认为。

【答案】10. CEG

11. C 12. A

13. (1)做好事不一定获得福报,但福分就在做事的过程中;做坏事不一定遭受灾祸,但祸患就在做事的过程中,这是自然的规律。

(2)司马昭的野心,是路人都知道的事情。我不能白白地被他废黜侮辱,今天我要亲自与你们出宫讨伐他。

14. 明帝意为,晋朝的国运不会长久。古人认为,命数中的福祸果报取决于人的善恶之行,阴谋作恶的人必然自取其祸。晋明帝的先人欺君弄权,司马昭更是野心勃勃,公然弑君,违背伦常,所以连子孙都担心灾祸殃及后世。

【解析】

【导语】这三篇材料构成了一组富有张力的历史哲学文本。材料一以天道观立论,阐述善恶祸福的内在辩证关系,强调“祸福自取”的人本思想;材料二通过曹髦反抗司马昭的悲剧性事件,展现了权力更迭的血腥图景;材料三则以晋明帝的惊骇反应,形成对前两则材料的道德审判。三则材料共同揭示了政治权力与道德伦理的深刻冲突:司马氏以阴谋手段获取政权,恰与材料一倡导的“阴德”形成尖锐对立,最终导致其政权合法性的永恒诘问。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谈论命运的人把富贵安乐当作福分,把贫贱忧伤当作灾祸,人的好坏正邪不予考虑,这样怎么能知道君子有自己求得的福分。

“言数者”是主语,“以富贵安佚”是状语,“为福”是动词和宾语,宾语后C处断开;

“以贫贱忧戚”是状语,修饰“为祸”,中间不能断开,其后E处断开;

“焉”是句尾语气助词,其后G处断开。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不是从上天降下的。/不是你这荑草美。

B.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应为“知斯谋足以陷自”/“而又羡何乎”。句意:要知道阴谋足以让自己陷入绝境。/又羡慕它们什么呢!

C.“意义相同”错误。指示代词,这/动词,认为正确。句意:这就是前些日子被杀害天子啊。/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的缘故啊。

D.正确。句意:晋朝的国运又怎么能长久呢!/怎么能卑躬屈膝侍奉权贵。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认为只要坏事没有产生恶劣的影响,做也无妨。所以,不是所有的坏事都不可原谅”错误,原文先说“为恶而不为恶所倾,恶亦足为矣”,意思是(如果)做坏事却不被坏事反噬,坏事也可以做,是让步假设,且又后说“恶而终倾”,意为现实中作恶一定是有害的,所以“君子必舍彼而取此”显示作者鲜明的善恶倾向,并没有原谅恶行的意思。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不必”,不一定;第一个“福”,获得福报;第一个“祸”,遭受灾祸;“是”,这。

(2)“所知”,知道的事情;“坐”,空、白白地;“废”,被废黜。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晋明帝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意思是“如果像您(王导)说的那样(先祖靠弄权、弑君夺取天下),晋朝的国运又怎么能长久呢”,核心是担忧晋朝因先祖的不义之举,导致国运难以延续。

材料一强调“祸福自己,天何心哉”“恶莫大于阴谋”“恶而终倾”——福祸由人自身的善恶决定,阴谋作恶是最大的恶,恶行最终会导致倾覆。晋朝先祖司马懿弄权、司马昭弑君,均是违背“忠君”“孝悌”的阴谋恶行,符合材料一“自祸”的逻辑,故晋明帝担忧“恶终倾”会应验在晋朝国运上。从材料二的史实看,司马昭弑曹髦(天子),违背伦常,且葬礼规格极低,已引发百姓“掩面而泣”。晋明帝深知先祖夺权的不义本质,明白“以恶得天下”难以服众,民心不稳、道义缺失,国运自然难以长远,故有此担忧。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只有几户的市镇,好人与不好的人杂居,户口很少的城市,好人与恶人居半,上天一定保佑好人罢黜坏人,给好人赐福给坏人降下灾祸。怎么见得天意伟大呢?做好事不一定获得福报,但福分就在做事的过程中;做坏事不一定遭受灾祸,但祸患就在做事的过程中,这是自然的规律。顺应天意积累善行,不要求福报是可以的,积累恶行却希望免除灾祸,难道可能吗?向他人施以恩惠,不要求他人报答是可以的,做了结怨的事却要求他人不报复,难道可能吗?因此君子的善良合乎天意,品德合乎人伦。(如果)做坏事却不被坏事反噬,坏事也可以做;(如果)做好事却不因为好事而成就美德,好事也不值得做啊。(然而)坏事终究会伤人害己,好事终究是成全美德,君子一定会避免作恶而选择行善。

寿命长短和身份贵贱都有命理运数,这是天意,君子做可以做的事,不做不能做的事情,这样就能改变天意。谈论命运的人把富贵安乐当作福分,把贫贱忧伤当作灾祸,人的好坏正邪不予考虑,这样怎么能知道君子有自己求得的福分,小人有自己招来的祸患呢?所以说:“静心稳重的福分,轻薄浮躁的灾祸,不是从上天降下的,是由人自己取得的。”臣子弑杀君主,那么儿子就会弑杀他的父亲,安禄山之后就有了安庆绪。人们都说这是天意,我说这是人的缘故,(自己)忠于君王,这是用来教育儿子要孝顺的方法;(自己)顺从兄长,这是用来教育弟弟尊重兄长的方法,孝悌的道理,扎根于天性,一次次地显示效应,由人践行而成为习俗,如果人违反这一道德,就是自己招灾,灾祸与福分都是自己决定,上天哪有私心呢?(有的人)秉性光明磊落,像青天一样坦荡;(有的人)心理扭曲阴暗,像陷坑一样狭隘。因此没有什么比阴谋还要大的罪恶,没有什么比积累阴德更重要的善良,要知道阴谋足以让自己陷入绝境,阴德足以让自己处境宽裕。

材料二:

魏帝曹髦见自己的威严和权力日渐削弱,非常愤慨。于是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是路人都知道的事情。我不能白白地被他废黜侮辱,今天我要亲自与你们出宫讨伐他。”王沈、王业跑去告诉文王(司马昭),文王为此做了准备。皇帝于是率领数百仆人,擂鼓呐喊冲出皇宫。中护军贾充又在南阙下与皇帝对抗作战,太子舍人成济问充说:“事情紧急。应当怎么办?”贾充说:“主公豢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今天的事情,没什么好问的。”成济立即冲上前刺杀皇帝,兵器从背上刺出。文王听说此事,大惊,自己跪倒在地说:“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丁卯日,在洛阳安葬高贵乡公。安排了几辆车,不设招魂幡,百姓聚集观看,说:“这就是前些日子被杀害的天子啊。”有的人掩面哭泣,悲伤不已。

材料三:

晋明帝的时候,王导在皇帝身边陪坐。明帝问前辈用来夺取天下的手段,王导就讲述司马懿创业之初的事情,引用文王末期杀害高贵乡公的事情。明帝把脸趴到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的国运又怎么能长久呢!”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喻景山游月湖

陈宓

兼旬不到月湖来,无数荷花雨里开。

燕是旧知频绕栋,蝉如有意共衔杯。

公庭兀坐虽无暇,佳友同携得几回。

冒雨作闲成胜赏,儿童迎道任相咍①。

【注】①咍:嘲笑、讥笑。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意境开阔唯美,“兼旬”相别更让诗人对雨荷心生亲近之感。

B. 颔联用拟人表现“燕”与“蝉”的活泼欢快,用语浅近而不失雅趣。

C. 官府的繁冗公务令作者厌倦,但携友同游的快乐又冲淡了愁绪。

D. 本诗首联和颈联相照应,从中可以窥见诗人日常生活的状态。

16. 综观全诗,你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热爱生活,醉情自然。诗人忙里偷闲,游湖赏荷,视燕与蝉为知交好友。②珍视友情。诗人认为与友人同游的机会极为难得,并因此而倍觉快乐。③率性洒脱,不拘小节。诗人冒雨欣赏美景,不在乎街边儿童的笑话,表现出自得其乐的豪迈。

【解析】

【导语】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同游月湖的闲适之乐。诗中“雨荷”“旧燕”“鸣蝉”等意象生动活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公务繁忙却仍能偷闲赏景,体现了诗人超脱豁达的性情。尾联儿童嬉笑的细节,更添生活情趣,全诗洋溢着诗人随性自在、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官府的繁冗公务令作者厌倦”错,“兀坐”意为“端坐”(另见《项脊轩志》“冥然兀坐”),颈联只说自己身在公门,少有闲暇,没有表现出对公务的厌倦。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热爱生活,醉情自然。从“兼旬不到月湖来,无数荷花雨里开”可见,诗人久未游湖仍惦记荷景;“燕是旧知频绕栋,蝉如有意共衔杯”将燕、蝉视作旧友,以拟人手法显其沉醉自然、热爱生活的性情。

②珍视友情。“公庭兀坐虽无暇,佳友同携得几回”中,诗人直言公务繁忙,却感慨与好友同游机会难得,凸显其对友情的重视。

③率性洒脱,不拘小节。“冒雨作闲成胜赏,儿童迎道任相咍”表明,诗人冒雨游湖且不在意儿童嘲笑,尽显自得其乐、洒脱不拘的性格。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田居期间,少有世俗杂事,多有闲暇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作者认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勤反思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用到“云”这一意象的名句很常见,例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户庭无尘杂    ②. 虚室有余闲    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 云青青兮欲雨    ⑥. 水澹澹兮生烟(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参省、知、兮、澹、霓、颓。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世纪初,漫画在英国诞生。它是美术领域里的造型新样式,它的特性是画风幽默且善于抨击时弊,凭借这种风格,漫画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喜爱。它以大胆的夸张、巧妙的变形,鞭笞假丑恶、讴歌真善美,在艺术构思方面,漫画常用对比、象征、隐喻、以小见大等手法,制造一种滑稽怪诞的效果。20世纪初,漫画乘“西学东渐”之风出现在国人的视野里,在政局更迭、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漫画大家,他们以笔为刀,   A   ;以墨为镜,映照社会变迁,为我国漫画艺苑贡献了无数内涵深刻、画风多样的经典力作。当前,漫画创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氛围,不过,由于很多青年漫画作者在功力和修养方面多有欠缺,加之泛娱乐快餐文化的影响,毫无美感、内涵肤浅的平庸之作在画坛(   ),令人遗憾。许多漫画创作连标题都很敷衍,甚至干脆标上《无题》二字了事。须知,好的漫画标题当与画面相呼应,补偿形象表达之不足,引导读者领略迂回含蓄之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个合格漫画家,   B   ,更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思想批判的锋芒。其实,漫画与喜剧、相声等艺术形式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喜剧讲究代入情境、烘托氛围,将笑料贯穿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相声讲究铺平垫稳三翻四抖,最忌胡编乱造的馊包袱和硬噱头。这些原则,也切合漫画的创作规律。漫画,一是要贴近社会生活,不虚妄、不造作,以睿智灵动的形象思维来表达真挚的情感;二是夸张要分寸得当,不能为所欲为,否则就成了洒狗血似的“胡闹”。好的漫画总是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有趣的故事,让欣赏者发出会心的微笑。

18. 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内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层出不穷B. 泥沙俱下C. 屡见不鲜D. 比比皆是

19. 下列各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先解释漫画的寓意,再说明作者将标题设定为《似水流年》的创意。

22. 请将文中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适当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B 19. A

20. A刻画人间百态

B要有深厚的绘画(或专业)功底

21. 漫画的寓意:依仗职位权势或金钱财富都不能获得真正的婚姻,唯有纯洁的爱情才是美满婚姻的基础。标题创意:标题强调时间对婚姻的考验,引发读者对婚姻现实的思考。标题对漫画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有画龙点睛之效。

22. 漫画这种美术领域里的造型新样式凭借画风幽默且善于抨击时弊的特性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喜爱。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文中说因青年漫画作者功力修养欠缺及泛娱乐文化影响,平庸之作在画坛大量出现。

A.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B.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文中句子的主语为“平庸之作”,所以不能搭配。

C.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D.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是拟人的修辞,把漫画当作人来写。

A.“相惜”“殷勤”将人的情态赋予“春风”,是拟人。

B.以花喻雪,属于比喻。

C.自问自答,以水喻愁,属于设问、比喻。

D.“朱门”代指“富贵之家”,属于借代;同时上下句构成对比。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前文“以笔为刀”,后文“以墨为镜,映照社会变迁”,可推断A处应体现用笔画出世间各种状态。可填:刻画人间百态。

B处:后文“更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思想批判的锋芒”,“更”表递进,前面应说漫画家需要的基础能力。可填:要有深厚的绘画(或专业)功底。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

寓意:漫画中,有的征婚者持爱心,有的持权位象征物,有的持金钱象征物;最终持爱心的征婚者找到了合适的结婚对象,而持权位和金钱的征婚者仍然在征婚,他们可能结过婚又离婚了,或者一直没有找到的真正的爱人。寓意是真正的婚姻不能依靠权势或金钱,纯洁的爱情才是婚姻美满的基础。

标题创意:“似水流年”强调时间的流逝,婚姻要经受时间考验,引发人们对婚姻本质的思考;结合材料中的“好的漫画标题当与画面相呼应,补偿形象表达之不足,引导读者领略迂回含蓄之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知,此标题对漫画内容有补充和升华作用,能画龙点睛。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从几个句子中确定主干句,此题主干句为最后一句话:漫画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喜爱。

接着把其他分句变成句子成分加进主干句中。如把“它是美术领域里的造型新样式”改成“这种美术领域里的造型新样式”,放到主语“漫画”后面;把“它的特性是画风幽默且善于抨击时弊”改成“凭借画风幽默且善于抨击时弊的特性”,放到“迅速得到”前面。

最后整合答案。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有一种健忘是高贵的,那就是不念旧恶。

——(英)赛蒙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从不同维度围绕“时间、记忆与遗忘” 展开,形成辩证互补的关系。《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流水喻时间的不可逆,暗含对“如何面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时间的流逝必然带来过往的沉淀,既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也隐含“记忆”的价值:唯有留存对过往的认知,才能在时间长河中把握方向,避免随波逐流。这里的“记忆”,是对生命历程、经验教训的珍视,是对抗时间虚无的精神锚点。

《战国策》“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则直接点明“记忆”的实用价值。“前事”指过往的历史事件、经验教训,“不忘” 即主动留存记忆,“后事之师”则强调记忆的指导意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才能在未来的决策与行动中少走弯路。无论是个人成长中对错误的反思,还是国家发展中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都印证了“记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关键。

赛蒙兹“有一种健忘是高贵的,那就是不念旧恶”,则为“遗忘”赋予了积极意义。这里的“健忘”并非盲目失忆,而是主动选择放下“旧恶”——他人的过错、过往的矛盾、不必要的恩怨。这种“遗忘”是一种宽容的智慧,是为了摆脱负面情绪的束缚,避免被仇恨、怨念消耗,从而以更开阔的心态面对当下与未来。它与前两则材料的“记忆”并不矛盾,而是从“选择性”的角度,完善了对“记忆与遗忘”关系的认知。

三者共同指向“如何智慧地处理过往”这一核心命题:前两则强调“该记的要记”——记时间沉淀的经验、历史留下的教训,这是成长与进步的根基;第三则强调“该忘的要忘”——忘伤害性的旧恶、消耗性的怨念,这是释放心灵、轻装前行的前提。“记忆”与“遗忘”并非对立,而是辩证统一:有价值的记忆为前行提供方向,高贵的遗忘为前行减轻负担,二者结合,才能在时间的流逝中既不迷失,也不疲惫。

在当下社会,这一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个人而言,有人沉溺于过往的成功或失败,无法正视当下;有人纠结于人际矛盾,被负面情绪裹挟——这正需要“记教训、忘旧恶”的智慧。对社会与国家而言,既要铭记历史(如抗战精神、改革开放经验),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或错失发展机遇;也要以宽容心态处理社会矛盾、人际纠纷,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写作时,可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唯有明辨该记之事与该忘之物,才能在人生与时代的道路上智慧前行。主体部分,可分为三层具体论述。第一层:论述“该记的要记”——记忆有价值的过往,是前行的基石。可从个人、国家两个层面举例。第二层:论述“该忘的要忘”——遗忘无意义的旧恶,是轻装的前提。第三层:强调“记与忘的辩证统一”——无记忆则无方向,无遗忘则无轻松。可对比反面案例,如若只忘过往而不记经验,易重复犯错,从而凸显“明辨记忘”的重要性。结尾部分,呼应开篇,呼吁个人与社会以“记有价值、忘无意义”为原则,在记忆中汲取力量,在遗忘中释放心灵,以智慧的选择面对时间流逝,书写更有意义的人生与时代篇章。

THE END
0.关于homeschool家庭对各类兴趣班的看法(2)这篇专门是总结,大多数家长看法两极分化的课外活动。 国际象棋 正方: (观点一,非功利)鼓励动脑,对逻辑思维的提升非常大。很多人说数学锻炼思维,我很同意,但单从挑战性来说,除非数学学到奥数的高端级别,否则难度并不比国象高。国象相对于数学还有一个优势是不吃敏感期,五六岁小朋友就可以学的很深,不像奥数在三jvzquC41o0~jcxmwcunfpp3ep1hmqp44gh>16>g22e;7f==
1.中国首位世界棋王丁立人:久在胶着之中丁立人中国国际象棋可是,现在一些顶级的国际象棋比赛,有时已要求人精确到这种程度——下一百多个回合,没有人犯错,仍是胶着的局势,分不出胜负。 如果想要求胜,还是要兵行险招,所谓“险”,现在指的是稍微牺牲一些准确性,施加一点压迫感。这也有弊端,略一过度就会满盘皆输。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664>25:5a34ib;Bkfg2812;jg564ivvq
2.象棋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jj象棋#象棋虎牙直播国际象棋 典藏名局 妙然天成 #jj象棋 #象棋 池北鱼 国际象棋 三十六计-28 上屋抽梯 #象棋 #JJ象棋 池北鱼 国际象棋 三十六计-15 调虎离山 #象棋 #JJ象棋 池北鱼 国际象棋 三十六计-32 空城计 #象棋 #JJ象棋 池北鱼 中国象棋 瞎眼狗布局有多阴?对手以为稳赢巨款,却被钟珍最后一手吓到认输 象棋仙居 国际象棋 三十六计-1jvzquC41o0|/j~~c0eun1yqc{1>529<69;;/j}rn
3.【泉果视点】看懂环法车赛,你就掌握了投资稳赢的真谛|泉果下午茶环法不仅仅是单个车手的爆发力或耐力比拼,它还是一项讲究分工协作的综合团队运动,它因为策略性而被称为“车轮上的国际象棋”。 图3. 2023年环法集锦 为什么史密斯说“投资很像环法自行车赛”? 首先,在环法比赛中,车手要面对非常复杂的情况。 就像投资中要面临牛市、熊市、震荡市一样,环法自行车赛中也不仅仅是一马jvzquC41zwkrk~3eqo597<8;5:=8787;78;98:5
4.史上最牛的三匹黑马“逆袭”之路曝光,原来这才是他们厉害的真相匈牙利的拉斯洛·波尔加在女儿3岁时,开始进行国际象棋专业训练,此后3个女儿都培养成国际象棋大师或世界冠军。从此,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赢在起点”的教育狂潮热,似乎早起步,大量专业化的精确练习就可以培养出大师。然而,心理学家反复观察发现,真正有创造力的成功者通常拥有广泛的兴趣,这种广度所代表的洞察力并不仅仅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5;777:<1
5.2025👉全新入口👉尊贵享受赛博国际 头矿app 星河网络娱乐官网下载 飞艇群哪里找 《魔鬼天使》完整版 9游官网登录入口网页版 万博3.0手机版 赌场积分规则 乐鱼下载网址是什么软件 海王星有星环吗 莆田官网小男孩 国际象棋的走法 新利18玩场娱乐 九游的市值多少亿 微信被限制支付一般多久解除 豪门联姻1v1 趣游捕鱼礼包兑jvzq<84tklnp0znpi{{dnxzf0et0
6.城中村扫街完整版高清版大陆安卓绿色版精美的3D画面、丰富的棋局模式、智能AI对手,为玩家带来沉浸式国际象棋体验。无论是休闲娱乐还是专业提升,这款游戏都能满足不同层次玩家的需求。支持在线对战、好友切磋、棋谱分析等功能,让你随时随地享受下棋乐趣。现在下载,即可获得新手大礼包,开启你的国际象棋大师之路! 百度承诺:如遇虚假欺诈,及时联系帮您解决(责任编辑:陈林、郑楚一)2jvzq<84o0y{giowr0ktgq8Ftvkimg86325e87:75;0NuO
7.当年AI下围棋的时候,很多人预测,人工智能绝不可能下得了围棋而我认为ai要碾压人类,至少得像国际象棋那样,ai对弈人类顶级棋手绝对不败。显然如今的麻将ai做不到这点。他甚至连保证不吃四都做不到。拿naga老师的战绩去对比阿法狗或者深蓝什么的,那确实是不够看了。4.新手也能战胜老手,与期待值之神的博弈,是我认为麻将乐趣的体现。这个在游戏方向,或者说博弈论领域是有区分jvzquC41o0gdh~s0ep5w1Hfe?5<97=:36(zzrnBctvodnn
8.《梅花谱》屏风马破当头炮第三局#象棋#JJ象棋虎牙直播对手以为稳赢巨款,却被钟珍最后一手吓到认输 象棋仙居 国际象棋 三十六计-27 假痴不癫 #JJ象棋 #象棋 池北鱼 国际象棋 三十六计-20 浑水摸鱼 #象棋 #JJ象棋 池北鱼 国际象棋 三十六计-08 暗度陈仓 #象棋 #JJ象棋 池北鱼 国际象棋 三十六计-10 笑里藏刀 #象棋 #JJ象棋 池北鱼 国际象棋 三十六计-jvzquC41o0|/j~~c0eun1yqc{1718@5422610qyon
9.北方网2011年12月27日新闻汇总[327][体育节拍] 女子国际象棋世团赛鸣金 中国末轮胜印度成就三连霸 2011-12-27 22:44 [328][体育节拍] 图文-广发杯高球赛深圳站 提琴表演 2011-12-27 22:36 [329][体育节拍] 图文-广发杯高球赛深圳站 盛大的颁奖晚宴 2011-12-27 22:36 [330][体育节拍] 图文-广发杯高球赛深圳站 稳稳地推出小球 jvzquC41yy}/gwttvj4dqv3ep1yzu}jo1462386414=02h7233734@3ujvsm
10.丁立人,一个注定要成为棋王的人国际象棋新浪竞技风暴叶江川告诉懒熊体育,为提升水平,中国国际象棋过去20多年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政策。 “走出去”是把优秀的棋手推到国外,参加各种公开赛、邀请赛,以赛代练;“请进来”是在国内举办比赛,邀请世界顶级选手前来参赛,丁立人此次决赛的对手涅波就曾来中国参加过海南超霸杯的比赛。 海南超霸杯目前已连续举办13届,丁立人参加了1jvzquC41urusv|3ukpg/exr0ep5djnxu1ipys8724531765:1fud/rr{u|vleA;;68>70|mvon
11.ℤ𝟞.𝕋𝕆ℙ:克勒舍:我的工作是扑克和国际象棋的去年十月在播客中,他表示自己的工作是“扑克和国际象棋的混合体”。 他谈到自己的行事方法时这样说道:“你必须总是在行事时有一定的战术,不要暴露你的牌,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好并提前计划。如果我们想要的球员最终超出我们的预算,我们就可以从帽子里拿出另一个。我们还必须表现出一定的严格、坚定,有时甚至要说不。”jvzq<84cyd|l0ptowq0l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