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比哪个更复杂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中象和国象我都下,一个从初中开始下到现在20多年了,一个作为新手刚练了不到三个月。

中象成绩:天天象棋业9-3,2004年四川省高中组个人赛第三,省二级运动员。08年新加坡中国留学生运动会第三,12年新加坡全国个人赛第三,14年新加坡全国团体赛冠军,16年离开新加坡前最后一盘棋是和来新加坡参加团体赛的当时马来西亚第一高手沈毅豪国际特级大师下的一盘(现在马来西亚第一高手是结婚后移民过去的我国业余好手黎德志大师),我后手跟对方下和了。

作为中象棋手练国象初期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包括且不限于:

其实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现在棋坛唯一一位在役双枪将(中象、国象都有国家大师头衔),代表江苏队打象甲的王昊大师,他本人就是先练中象后面加练国象的。

复杂度什么的,如果指的是棋盘上可形成的变化数,那肯定是中国象棋多。毕竟中国象棋的点位比国际象棋的格子数要多不少。但是变化数那个天文数字,意义不大,实际对局中我们当然不会走出第一步红炮往下退一步这种棋,所以这一步后面的几亿种变化也就都不存在了。

我想题主想知道的可能是两种棋的玩法,按照人类棋手的高级水平,深度挖掘之下的复杂度吧。我认为是国际象棋略多。下面具体说原因。

按照开局,中局,残局这样划分的话,不同阶段两种棋的有很大差异的。

先说开局阶段。中国象棋中最强大的子力是车,国际象棋里除了车还有皇后,行动能力都非常强。但是棋盘机制上来说,两种棋有个最大的区别——中国象棋有天然的4条纵向的开放线,而国际象棋没有天然的开放线。因此中国象棋的开局阶段要尽早出车,用车抢占开放线来获取优势;而国际象棋就不行了,车早出也没有用,没有开放线可以利用,所以国际象棋是先用兵和马象来控制中心格。因为处在中心格的子力能发挥最大的移动力。所以如果讲开局的路数的话,前10-20步内,可能是国际象棋的常见变化更多些。其主要原因是国际象棋的子力移动能力太强,一旦你放松了中心的控制,对方的威胁是直接冲着杀王来的,相当于中国象棋里直接把车堆到你的九宫格里。因此吃子在国际象棋的开局里反而是次要,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中心才是核心目标,这个操作起来就会比较复杂。

然后到了中局,双方的基本布阵已经完成,这时候水平较高的棋手有两个目标——要么是僵持迂回寻找机会获取子力优势,要么是积极兑子然后利用累积优势进入一个占优的兵残局。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两种棋的差异又体现出来了——中国象棋里车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国际象棋里车/皇后的重要性。因为国际象棋对局中即使兑掉了重子,依然可以利用兵的升变机制获取巨大优势。而中国象棋由于有纯防御子力——士和象的存在,导致残局中如果只有马炮是不容易获胜的。因此双方在中局选择兑车的时候会尽量谨慎,这就使得中国象棋在中局的回合往往要拉的比国际象棋更长。这样看来,变化应当也会更多。

最后再说说残局,残局的难度相信学过棋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残局远远比看上去的局面要更复杂。原本看起来几步就可以拿下的局面经常是陷阱,走错一步就会全盘皆输。(参见中国象棋江湖残局等等,虽然实战中并不会有那样的局面出现)国际象棋的残局往往是车/马/象带等量兵的残局(也有人认为只要皇后兑掉就可以算残局了),此时只要优势一方思路正确,不出重大失误,合理利用护通路兵升变的技巧往往是可以获胜的,因为国际象棋里王的战斗力太强了,可以积极参与残局作战,大约相当于3个兵的战斗力。但中国象棋情况就不一样了,兵无法后退、防御子力移动受限等因素都在给棋手出难题。因此残局的复杂度两个棋种我觉得是接近的,总之都很难。

经常看国际象棋的比赛,会感觉局面“急转直下”的情况比较多,多数是在中局发生。虽然一共也没有多少个回合,但突然一方就把局面给打穿了。有一点原因很重要——国际象棋的棋盘是左右不对称的,分王翼和后翼,双方很可能会形成两翼分开对攻的局面,那么并不需要很多步就可以打破僵局。而中国象棋是纯正的对称棋盘,甚至可以走出镜像移动的下法。因此从棋盘不对称的角度来看,国际象棋的变化更突然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