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国际象棋这个以深度思维和耐心著称的竞技项目,还有「做大做强」的可能吗?
埃里克-阿勒贝斯特(Erik Allebest)的答案是肯定的。
20年后的今天, 该网站的注册玩家突破2亿,网站上每天会开展2500万场对局,平均每秒就有259场,年营收更是突破1亿美元 , 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国际象棋线上平台。
这也让这项带有传统色彩的高门槛竞技项目,重新走进了Z世代的视野。
2020年,当各大体育联盟因疫情停摆之时,无处消遣的人们将目光投向拥有类似竞技底色的棋类游戏。同年的3月到8月,人们在直播平台Twitch上观看国际象棋的时长 高达4120万个小时,是前六个月的四倍。
人们登上网站之后会发现: 这不仅仅是一个线上对战平台,更像是一个「哆啦A梦的口袋」,因为它近乎可以满足人们对国际象棋的所有需求。
除了一般对战,你也可以与好友组队进行4人对战的变体象棋,还能享受平台配备完善的论坛、博客和俱乐部等社交功能,甚至在网站上观看赛事、博主的直播,定期接收棋坛新闻。
网站甚至配备GIF生成器,方便保存回合后二次传播
在2014年的一档节目里,出身挪威的五届世界冠军五届卡尔森,仅用12秒便「轻取」当时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让其声名大噪。
卡尔森认负后捶桌的片段走红,广受模仿和二创
网站的访问量在《后翼弃兵》上线后的 短短半年内从原先的不到1亿翻倍至2亿, 并在整个疫情期间稳步增长,期间服务器几度因无法负载而崩坏。
2023年80%的月访问为直接输入网址或收藏直达 图源:Sherwood
对于国际象棋这样高门槛、小众的项目来说,能够做到这般影响力并不容易。
这些博主后来成为国际象棋吸引年轻玩家的关键窗口。 这 3人在YouTube的订阅量分别是294万,184万和650万,后者的频道(GothamChess)更是历史上第一个浏览量超过10亿的国际象棋频道。
后者是比较容易解决的,10分钟的中速棋太长?那就3分钟,1分钟,甚至30秒的「子弹棋」。
15岁就成为「特级大师」的中村光自2017年开始直播,比起人们心中职业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形象——中村光要开朗许多。
他直播时「喋喋不休」,会邀请订阅者和他对战,毫无架子可言。除此之外,中村光会在下快棋间隙「猛扒」一口沙拉,甚至蒙着眼睛玩,节目效果极佳。 最重要的是,擅下快棋的他往往几分钟之内便能终结对手, 这比冗长的传统慢棋更能吸引观众的兴趣。
棋盘对面正是前文提到的另一博主亚历山德拉·博特兹
《纽约时报》还曾这样形容他: 「人们被这位魅力十足的大师,和他快如闪电的比赛所不断吸引。」
因此,当这样世界级的大师和你的距离不过一个棋盘那么近,这项历史悠久的智力游戏,或许就没有固有印象中的那般「遥不可及」。
要问Z世代们喜欢什么?答案有无数个,但「猫狗」必定是其中一个主流答案。
于是,国际象棋形象革新的「最后冲锋」,由一只「小猫」发起。
上线首月Mittens进行了4000万场对战,让棋手们梦碎
即使完全不懂象棋的人,也能体会「猫咪暴虐人类」的乐趣所在。 「扮‘猫’吃老虎」的套路天然适合被二次创作成Meme(梗图)和短视频传播,广受年轻人的欢迎。
在年轻一代的眼里,象棋不再是深奥、枯燥的,而是有趣,甚至好玩的。于是 Z世代们,喜欢上了这个1500岁的「老古董」。
与传统AI引擎不同, Komodo采用胜率导向的算法, 可以实现在对局回顾中分析每一手对胜率的影响,提供针对性建议。
结合人工智能无需休息等基本优点, 这个「传统精英项目」的入门难度很可能正处于历史最低。
人类棋手和人工智能在国际象棋上孰强孰弱,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有定数。1997年,由IBM 开发的超级计算机「深蓝 (Deep Blue) 」便击败当时的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巴罗夫。
卡斯巴罗夫后来协助《后翼弃兵》布置剧中350余盘棋局
多年后,卡斯巴罗夫在自传中写道:「经过过去十年的人机对抗,现在该进入人机合作的新阶段了。」
埃里克曾说: 「我们的使命很简单——帮助人们享受国际象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