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的成长阶段,说长也很长,说短也很短。
很多专家说0-6岁是人这一辈子最关键的6年。
中国人很聪明,根据不同的年龄,形成的不同的业态。
就连0-6岁这个阶段都衍生出很多种商业模型。
我们按照年龄递增来说几种:月子中心、早教机构、托育机构、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幼小衔接……
其实幼小衔接还是很实用的。
毕竟在这个高考选拔制度大环境下,家长不得不从小比成绩。
表面上在幼儿园喊着玩玩玩。
真的到了小学一年期,大字不识一个,1+1知道等于2,11+11就马大哈。
看着其他孩子一个个聪明绝顶,老师都很势力,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家长怎能不着急啊!
所以,不得不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就赶紧送到外面去上幼小衔接。
因为很多机构太猖狂,乱教,瞎搞。
孩子那么小,背个十几斤书包跑。
还在上幼儿园,就没有了天真和欢笑。
每天只知道作业作业作业。
更让专家担心的是性质的改变。
譬如:6岁的孩子,你可以教他认识什么是雨滴,什么是冰,什么是雪花。
这是对事物的基本认识,一个6岁小朋友可以去掌握的。
可以因为没有标准啊,有些教材就开始乱搞。
去教6岁的孩子,雨滴是什么一步步凝华、固化再液化变成冰和雪的。
所以,教育部专家看不下去了,大力整顿!
曾几何时,教育局直接下文“严禁幼小衔接”!
可惜的是,“幼小衔接”依然很吃香。
积极主动的首先是家长,你不衔接还不行,他跟你急!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教育体制改革问题。
这个问题太大,我们今天不聊这个话题。
我们今天聊一聊“托幼一体化”。
01
“托幼一体化”新风口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衔接。
“托幼一体化”则是托育机构和幼儿园的衔接。
所谓托幼一体化,即托育(托班)、幼儿园教育一体化。
“托育”,体现的是“养与育”的结合,以及对专业看护、科学早教的重视。
“托幼一体化”是行业发展的新风口。
这么说,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国际化趋势。
其次就是政策鼓励,东风仍劲。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
“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按每个新增托位给予1万元的补助”。
再次就是社会需求旺盛。
0-6岁是黄金阶段,是相对完整的年龄阶段。
幼儿的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早教、托育和幼儿园教育则应该是连续衔接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是家长所需,也是社会所需。
还有就是“幼儿园+托育”双模式,多盈利。
幼儿园开园从0-3开始垄断生源,垄断市场。并且周六日早教课程的输出解决了园所教室周末空置的问题,0-3岁托育的下探,提高了园所收费,提升了利润率。
幼儿园通过利用现有场地或适当改造、扩充园所,延伸开展托育服务。
在此过程中,一是有效扩大了幼儿园的服务范围,在满足社会需求之外,也提升了园所的场地使用方式;
与此同时,0-3岁早教托育的专业性较高,有利于幼儿园3岁以上的生源招收及提升后期的转介绍比例,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生源难度。
上海是全国托育先行的示范城市,早在2018年就开始推广“托幼一体”。
2018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构建托育服务体系,现有提供托育服务的各类机构917个,其中托幼一体幼儿园571所,占比超过62%
2019年上海市托育服务机构数量为663家,其中450家是幼儿园里面做托班(托幼一体化),占比超过67%。
这可是下了大决心!
譬如杭州。
杭州下城区(目前已撤销,下城区和拱墅区合并,合成新拱墅区)加快托育发展的征求意见稿提出,托幼一体化设置率,2025年要到50%,下城区的14个托育试点,有7个托幼一体化的项目。
目前市场上也有专门针对幼儿园提供的“托幼一体化”系统服务,譬如杭州的初本幼园,专门打造0-6岁早托幼一体,成为学前教育深入发展“托幼一体化”的提供商,提供课程体系和家园共育解决方案还有人才培训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已经服务了长三角一带多家幼儿园。
说到这里,你肯定会问我,如此说来,是不是幼儿园都去干托班,那一些纯商业性质托育机构就没法活力。
确实,如果大量幼儿园开始招收2-3岁婴幼儿,那么会直接跟市场上现存的托育机构“抢”生源。对现存的托育机构形成直接竞争。
如果社会上托育机构不去延伸0-2岁市场,趁早还是早点洗洗睡吧!
02
“托幼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其实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托幼一体化”同样也面临不少挑战。
1、“托幼一体化”在政策上自相矛盾
说矛盾也不是没有道理。
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保障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印发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中明确:要坚持社会化发展托育服务,围绕“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社会运营、普惠可及”,深入开展城企合作。
市场?社会化发展?
谁会是托育服务中的市场化?怎么个社会化发展?
这里能交出答案的自然就是社会上那些托育机构了!
幼儿园里面做托班很多都是保姆式领任务。
如果大量幼儿园开设托班,就会形成幼儿园与社会上托育机构“抢生源”,这不仅违背文件精神,而且打击很多投资方投资托育机构的积极性。
我们托育星球记者走访多地幼儿园调研发现,很多地方卫健部门和教育部门相互“抬杠”。
譬如在西北某城市,卫建部门大力提倡幼儿园招收2-3岁托班,可是当地教育部门却严查!不允许幼儿园开托班。
追其根源在于行政划分的责权利。
说实话,3-6岁学前教育那摊子事已经让很多教育部门“消化不良”。
好家伙,你现在又丢给我一口大锅!
幼儿园做托育,不增加人,不多给我拨资金。
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喂草!
不升职加薪不说,出了事还让我背锅!凭什么?
所以,与其“背锅”,我还不如懒政!
我不做最多挨个批评,我要是做错了,就得丢乌纱帽了!
所以,托育的“多部门联合管理”在部分属地其实是个新难题,如果不去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让对完成“十四五规划”入托率指标造成拖后腿。
2、“托幼一体化”在专业上难以统一
我们都知道,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特征与3-6岁幼儿成长规律是不同的。
0-3岁,是人生成长之初脑结构形成的重要时段,古有“3岁看大、7岁看老”, 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目前基本上是以月或季度为阶段进行观察对比的。
而幼儿园中3-6岁幼儿成长,是按照年度或半年度为阶段进行观察对比的。
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和3-6岁幼儿成长,是人生早期发展的两个阶段,属于两个领域,保教内容各有侧重,分别涉及到多个不同的学科、专业,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幼儿园(3-6岁幼儿)的管理、保教经验来解决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问题。
不仅是专业难以统一,在原理是也大有不同。
所以说,在幼儿园中开设托班,目前不适宜成为主流,应该科学引导,加强专业化培训,在幼儿园建立2-3岁托班的师资管理体系和学习平台。
3、上海市的经验适合全国通用吗?
刚才不是说上海大力推广“托幼一体化”吗?难道错了吗?
上海推广“托幼一体化”是基于上海的基础条件和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
上海市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面向全世界的重要形象城市。
上海市经过前面多年的积累布局,财政充裕,政府投入有保障,在专业上领先其他城市、地区多年,并且率先向“幼有善育”目标迈进了。
上海市托育机构、幼儿园,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加上近年来上海市人口出生率相对稳定,所以在目前幼儿园开设托班,从入园率、入托率、监管责任归口等因素总体来看,是容易统一实施的。
可是,上海的经验适合全国通用吗?
显然,上海经验不是那么容易学习。
不管是政府财力支撑,还是人口结构稳定,亦或者是政府组织协调能力都很难跟得上。
既然不一样,如果单纯拿上海作为“模板”去全国复制。
如此复制下来的“托幼一体化”也是问题重重,不排除很多畸形。
所以说,“托幼一体化”这条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
# 本期视频号推荐 #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IP打造 | 课程学习 | 转载开白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