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已经来临,孩子们也即将迎来暑假!
假期,既是放松休息的悠闲时光也是充电的好时机。
这个暑期,你的阅读计划是什么?
小E为家长们准备了一份暑期书单,为家长提供一份孩子们的假期生活陪伴指南!
家庭教育
《优秀父母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
任勇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特级教师任勇长期进行家庭教育研究,基于当代家庭教育现状,边调研边研学的丰硕成果。精选了100件优秀父母悄悄在做的事儿分享给大家,涵盖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四大方面:成功品质、学会学习、家校合作、文化熏陶,以期让更多的父母悟出优秀之道,渐入优秀之境。
《如何让孩子性格好、身体好、学习好》
刘良华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刘良华最新力作。
涉及三岁前后的感性教育、九岁前后的规则教育、十五岁前后的意志教育,内容丰富,论述科学。理论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对广大家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孩子成长有三个关键年龄,不同的关键年龄需要有不同的关键教育。若在关键年龄及时为孩子提供关键教育,孩子将获得健康发展。若错过了关键年龄,就会导致“潜能递减”。
本书从孩子成长的三个关键年龄点出发,共分为三个专题:专题1:三岁前后的感性教育;专题2:九岁前后的规则教育;专题3:十五岁前后的意志教育。旨在为父母,尤其是新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南。
《家是另一个学校:
给父母的12种家庭教育能力》
刘晓 程毅 著
72.00元
内容简介
基于当下家庭教育的现状和父母焦虑的问题,本书提出:家庭本身就是一所大学堂,父母应和孩子一起成长。作者提炼分析了12种家庭教育能力,突出陪伴,重在价值观教育。让管教更科学,让家长的教育眼界更高远。
书中还给出丰富的资料单和可用于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计划量表,帮助家长和孩子关注成长,重视能力培养,在养育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家庭精神家园,让孩子的未来有坚实的精神基础。
《父母如何做孩子习惯好:
在爱与管之间培养孩子》
内容简介
父母都希望孩子形成许多好习惯,比如起居有规律,能够控制玩耍的时间,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完成生活中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事情坚持、有耐心……但在实际的教育中,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会出现许多不如意的地方。
本书中儿童心理学专家在长期实践中为年轻父母支招,教会父母如何在爱与管理的平衡中,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共同形成儿童期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给孩子的财商教育课》
程丽萍 刘郭方 李文 王向进 编著
40.00元
内容简介
20堂财商知识课,20个漫画故事导引日常生活学习场景中的困惑;手把手教孩子认识“钱”,了解“钱”,使用“钱”以及管理“钱”。
本书既是小学中高年级孩子的财商教育普及图书,也是适合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财商启蒙读物,共有五个单元、20课构成,图文并茂,且带有情境性话题,贴近日常生活,帮助家长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本书以劳动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从个人、企业、国家、风险和管理的角度阐释了“钱”即财富。同时,本书还给小读者介绍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
《人生第一课——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
王木春 主编
36.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冯友兰、林语堂、胡适、陈鹤琴等民国名家回顾对自己一生影响至深的家庭教育的文章,共分五卷:作家卷、学者卷、教育家卷、科学家卷、艺术家卷。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人生第一课,是一生幸福的源泉。此书作者饱含深情回忆父母的教育,是今天做父母的有益镜鉴。
《很老很老的育儿经:历史故事中的家教智慧》
唐中云 著
45.00元
内容简介
趣读历史故事,巧学家教智慧,让家庭教育轻松起来!
本书是作者从教育角度来解读《史记》的成果合集。全书共分为六辑,分别从一个生命所须有的“独立判断”“内心拨打”“体验孤独”“勇敢之意”等角度,再现《史记》中的人物与故事,最终带给我们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教育的思考。在品读《史记》故事的过程中展现教育情境,挖掘故事中的教育智慧,关联今天的教育现实,角度独特,讲述风趣,对学校和家庭开展经典阅读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浣溪 著
64.00元
内容简介
一本将管理科学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儿童时间管理指南手册,以图解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操作工具,简单实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帮助解决养育过程中的时间难题,帮助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善用时间、珍惜时间。
《父母的5堂必修课:家庭教育的心理学智慧》
张雯 著
35.00元
内容简介
5堂课提升5种元能力,帮助父母化解诸多教育难题。
本书的核心是针对常见的家庭教育困扰,从心理发展的视角给予分析和探讨,在理解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本质,帮助父母看到自身成长的空间,从家庭关系的视角提供综合的问题解决途径。
作为父母,总会有种种困惑: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和保护?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和状况时,父母到底应该施予援手还是应该放手自由?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必然,还是这个个体独有的心理问题?孩子成长到如此这般,到底是个性使然,还是养不教父之过?……
很多父母有的时候甚至会陷入越学习越迷茫的泥淖,知道的管教方法越多,应用起来似乎越没有效果。到底是他人的灵丹妙药不管用,还是你家的孩子实在太棘手?通过阅读本书,你能有些答案。
《家庭教育》(精装本)
陈鹤琴 著
35.00元
内容简介
为人父母者常被这些问题困扰:孩子好动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不肯穿衣服怎么办?孩子老是让抱着睡怎么办?……
我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从儿童的心理、卫生习惯、游戏与玩物、待人接物等方面,探讨了教育儿童的101条原则,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告诉家长,怎样教育小孩。读来生动有趣、受益良多,是值得“天下父母共读”的家教经典。
《家庭教育》一书自1925年出版后已再版十余次,是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性著作。
《我与宝宝共成长:
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手册》
张明红 主编
6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细分为0—1岁、1—2岁与2—3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依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与特点,进一步科学细致地划分了月龄段,从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教育、养育、照护等维度,在动作、认知、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向家长提供与每个月龄段对应的婴幼儿发展特点和规律。此外,本书还从婴幼儿的养育、教育和发展评价三个方面向家长提出相应的保育教育策略,旨在进一步为家长提供系统化、科学化、操作性强的教养知识和技能。
亲子陪伴
《陪孩子玩艺术:18堂亲子艺术启蒙课》
顾菁 著
49.80元
内容简介
18篇家庭艺术故事,18个亲子艺术玩法,感受艺术的乐趣、享受陪伴的温馨。
本书以18 篇独立故事的形式,分享了作者作为美术教师和妈妈,在陪孩子玩艺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理念、原则以及实践经验。另配有一本适合儿童使用的艺术手帐,对应书中18篇故事内容,直接提供亲子玩艺术的方案和步骤。
《陪孩子爱阅读:20个家庭的亲子阅读之旅》
张燕 主编
49.80元
内容简介
一位爱书的幼儿园园长,在幼儿园里成立了家长读书会,每一年的新生家长会,总会和新朋友们聊聊亲子阅读这件事,说说阅读的力量有多大,亲子阅读的体验将有多美好,也总是会招募一些种子家庭和种子家长。
然后,每个月的一个周五午后,这些家长就会聚集在一起,共同读一本绘本,有时分析讨论,有时观摩活动,还有时聆听一场讲座。之后,各个家庭就会把所得的经验带回亲子阅读中,并做好详实的过程实录在组内进行分享。
书里的20个家庭阅读故事,就来源于这个家长读书会,选稿时有的孩子仍在幼儿园就读,有的孩子早已毕业进入小学。因此,我们能从这本书里看到阅读是如何在这些不同的家庭里发生、发展并对孩子产生了长久的影响。从这20个各不相同的家庭记录中,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阅读之路。
《陪孩子画唐诗》
刘雨菡 著
李怀殊 绘
64.00元
内容简介
《陪孩子画唐诗》,在这本书里,台湾的一对母女在唐诗里想象畅谈着:从李白的月光谈到了梵·高所画的卧室;从王维绮窗前谈到毕加索的立体派;从《游子吟》谈到了缝纫机的历史……一次又一次拉近着古代唐诗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从中能看到一个母亲的文化趣味,示范着如何导引孩子读诗、画诗,以及对个人创意的坚持。阅读此书,能感受到台湾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也能从中学会陪伴孩子、读懂孩子的方法。
《我的诗画本》,在这本作者和编辑用尽巧思的配套手工书里,将24首唐诗变成了24个好玩的艺术创作,可以让孩子尽情释放思考力、创造力、整合力和动手能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诗画本,也提供了亲子间更多的话题和互动内容,帮助更多家庭开启陪伴旅程、享受亲子之趣。
《魔都趣兜笔记》
陆天又 著
48.00元
内容简介
三条精心设计的路线,百余幅彩绘景观图。观察指南、任务清单、趣味“冷知识”……手把手教你触摸上海这座不平凡的城市,发现藏在街道、建筑里的“历史细节”,写一本只属于你的“魔都手账”。
《魔都趣兜笔记》是一本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及家庭编写的,寓教于乐的上海城市历史读本和亲子家庭学习手册。本书规划了适合学生探索的、上海各区具有丰富历史、人文内涵的多条特色探索路线,并通过背景知识介绍、手绘图片、观察指南、任务书等方式,将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鼓励读者走出家门,直观地感受上海丰富的城市历史,体悟上海多彩的城市文化。
人文社科
《培养好孩子:道德与儿童发展》
许晶 著 祝宇清 译
65.00元
内容简介
美国心理人类学协会2013年度G. Condon Prize奖
来自一所幼儿园的道德发展观察
聚焦儿童日常生活与社会伦理变迁之关联
《培养好孩子》一书中基于作者2011年至2012年在H市一家私立幼儿园对120名2~6岁儿童的实地研究,运用人类学民族志观察和心理学实验,从道德领域的三个维度研究了儿童的道德习得过程,展现了儿童与育儿者、儿童世界文化和成人世界文化之间的张力,描绘了中国社会化的信念和方法如何对道德世界建设形成影响。该书不仅实现了研究方法和学科的融合与跨越,揭示了对话和辩论的相互作用,也是对既有儿童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补充。对每个教育工作者而言,该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儿童电子屏幕指南:来自500个家庭的经验》
[美]安雅·卡梅内兹 著
沈东 译
59.00元
内容简介
我们应该像对待孩子去朋友家玩一样对待网络社交空间:信任孩子,事先确定适合孩子,还有尊重隐私。
屏幕无处不在,与其幻想逃离,不如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本书提供各种规则方法,帮助您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屏幕使用策略。
现在连呼吸的空气都充满了wifi信号,作为父母,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孩子使用屏幕这个问题。作者安雅•卡梅内兹是80后职场妈妈,也是一个工作十年的资深记者。为了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她对于几乎目前所有针对儿童与屏幕的学术研究,一一审视,采访研究发起人,探讨未发表的背景信息,询问他们如何规定自己孩子的屏幕使用时间,其中既包括屏幕对儿童的有害的研究,也包括对儿童有益的研究。
《游戏改变学习:
游戏素养、批判性思维与未来教育》
[美]詹姆斯·保罗·吉 著
孙静 译
59.00元
内容简介
从语言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出发,结合作者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从中总结出36条有趣又有效的学习原则。
作为全球游戏素养的奠基人之一,作者詹姆斯·保罗·吉不仅对游戏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获得了游戏设计师的高度认同。他提出,当玩家不再依赖各种操作指南,摆脱自己完成任务的既定套路,甚至能跳出规则之外,对整个游戏机制塑造了何种价值观进行反思,就此具备了“初级游戏素养”,而当玩家可以用电子游戏这种新媒体语言来表达自我,反思社会问题,则达到了“高级游戏素养”。并且,游戏和流行文化给今天的年轻人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亲密空间体验,建立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互动效能的学习空间,极大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游戏改变教育:
数字游戏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变聪明》
[美]格雷格·托波 著
何威 褚萌萌 译
59.00元
内容简介
激励所有的游戏玩家,让玩家成为学习者。
本书尝试着去观察数字游戏作为一种新体验和新机制,是如何被引入教育改革的领域,有哪些成功的案例。作者通过扎实的采访调研和丰富的资料引证,向我们揭示了美国教育中令人兴奋的一股潮流。中小学教师、校长、科学家、游戏设计师们共同参与和推动了这一潮流,从设计精巧的“教育类游戏”,到“游戏进校园”;从借鉴游戏机制来设计课程和学科竞赛,到把整所学校都游戏化地重新定义。
《音乐神童加工厂》[波兰]伊莎贝拉·瓦格纳 著黄炎宁 译
59.80元
内容简介
19世纪的意大利曾有这样一则传说: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把自己的灵魂交给魔鬼,由此换得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你是否也曾好奇,马友友怎样成功书写他的传奇;郎朗又如何横空出世?本书以小提琴界为研究主体,意在展现整个西方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的模式:野心勃勃的家长自作主张,引领孩子走上一条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他们与老师合作,力图让年幼的孩子克服爱玩天性,苦练乐器。老师带给学生的不只有乐理和演奏技巧,更包括独奏界的处事规则和人脉资源。他们甚至亲自为学生参加比赛、获得演出机会打通关系。指挥、经纪人、小提琴制作师……一个又一个角色在独奏教育中逐渐登场。然而,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家长和学生时而脆弱、时而炽热的梦想;尽管他们都清楚,绝大多数学生无法走通这条独奏之路。
心理
《家庭焦虑情绪手册》
[美] 吉祥 著
49.80元
内容简介
焦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和孩子正在经历焦虑的折磨,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它。临床研究证明,焦虑症是所有情绪疾病中最能够治愈的一种疾病。只要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用正确的方法持续性的练习,在3-6个月之间,焦虑症便可治愈。
本书结合心理学理论与作者本人大量的临床咨询经验,为千千万万被焦虑情绪困扰的家庭提供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方法,帮助你释放自己的焦虑,养育阳光、快乐、心理强大的孩子。
《团士郎的家庭治疗漫画丛书》
[日]团士郎 著
吉沅洪 陈婷婷 刘强 编译
内容简介
半小时漫画故事,一段段家庭治疗的真实记录。
家庭治疗师和漫画家团士郎先生,根据50多年的临床实务整理。这些真实的故事,诉说着一段段内心的彷徨。阅读别人的故事,给自己一个触摸、审视原生家庭的契机,直面家庭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痛,从阅读中,获得融化内心的温柔与力量。给那些遭遇虐待、学校霸凌、身心疾病,以及处于困顿中的家庭一个启发。
本套书是日本著名家庭治疗心理学家团士郎先生的漫画家庭治疗故事丛书。临床心理学家吉沅洪老师,带着她的博士,精选了团士郎先生的漫画故事,按主题编译成册。希望能帮助读者通过漫画故事理解与反思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恢复或者加强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
[美]埃利奥特·阿伦森 著
顾彬彬 译 黄向阳 审订
39.80元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剖析了校园欺凌发生的根本原因:学校和班级中的高度竞争、小团体密布、充满排挤的氛围。书中提出了两类方法,外围干预和根源干预,力图促进学生的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尊重,揭开了共情的面纱。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共情都至关重要。全书短小精悍,给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迫切需要的实践方法,并以亲切的口吻娓娓道来。
《少年江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
宗春山 著
55.00元
内容简介
早年遭遇校园欺凌的经历往往影响一生,如何帮助孩子们摆脱梦魇?校园欺凌如何界定?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有何特点,他们应该如何自助?成人社会如何看待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频出的深层次原因和应对措施是什么?……为人父母,为人师者,甚至身边生活着孩童的人们,是时候来仔细思考和应对校园欺凌这个棘手但又无比重要的问题了。
有人之地即有江湖,本书对少年江湖中出现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从受欺凌者父母、欺凌者父母、学生、教师、学校等各方立场,深入探讨校园欺凌发生的根源,并在丰富的案例基础上为各方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书中有理论有操作,有深度有高度,绝非就欺凌来谈欺凌,或就暴力论暴力,更多的是从揭示儿童生命和心理安全的规律和需要出发,找出导致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观念、态度、社会、家庭、法律、教育等多方面的深层原因,并予以充满人文和心理关怀的全面破解。
《改变思维,拥抱成长:
调节青少年压力与情绪的心理学策略》
[澳]萨拉·埃德尔曼 [澳]路易丝·雷蒙德 著
邓雪滨 译
48.00元
内容简介
一本实用的心理学自助书籍,可为青少年提供调节压力与情绪的有效技能。
青少年时期可能是一个特别具有挑战性的时期,有许多变化正在发生——身体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而且情绪的起伏也很常见。令人不快的情绪会导致自我击败的行为,如逃避、易怒、退缩和过度担忧。
虽然我们的情绪似乎有自己的周期,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影响它们。学习一些调节无益情绪的技能可以让我们在当下或将来生活得更轻松。当我们的生活出现问题时,这些技能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回到正轨。本书清晰地阐述了如何使用这些技能,且包含了大量现实生活案例、实用工具和练习。这些策略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是让我们生活得更快乐、更自信的宝贵技能。
制作:刘晓帆
复审:贺群星
终审:阮光页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