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三岁看老”,相信很多人对这句的话理解就是宝宝的性格在三岁左右就定型了。
因此,很多家长就会在宝宝三岁之前花很多心思培养宝宝的性格。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宝宝“与生俱来”的一些脾气,是怎样都无法“扭转”的。他们当中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安静内敛,有的胆子大,有的小心谨慎……
曾经就有遇到过一个小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很爱吃手,为此他的妈妈尝试了各种办法来帮助他“戒掉”吃手,可是,快到两岁了依旧改不了,成为了一位“贪吃”孩子。而他的妈妈做的最多的事情是,抢夺他手里的零食抢夺,并呵斥他不能再吃了。
当别的孩子一起蹦蹦跳跳玩游戏、读绘本、玩玩具时,他的心思却一直停留在寻找“食物”上。导致如今的他没有大多数小孩子身上显现的灵气,也错过了本应该拥有的探索力与专注力,看起来有些呆板,并且,不会说任何词语,只会叫“爸爸妈妈”。
而这一切其实归根究底大都跟父母的养育方式相关。那位“贪吃”孩子的妈妈,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不知道孩子的婴儿期的啃咬行为,其实是智力发展的表现,错误地将吃手、啃咬玩具看作成一件脏的、愚笨的行为,导致孩子错过了0-3岁智力发展的黄金期。由此可见,早期教育对于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多选题,测一测您的孩子需不需要进行专业的早期教育
在育儿过程中,您符合以下哪几种情况( )
B. 您能够每天进行几个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游戏,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亲子互动
C. 您有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对待孩子不吼不叫
D. 您的孩子有多个固定玩伴,在他们游戏时,您可以做到适时地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如果以上的选项,您都符合,那您在家就可以进行早期教育。
如果任意一项不符合,建议您选择一家专业的早期教育机构,哪怕只是试听几节课。
看了以上的选项,相信您会有疑惑,为什么选项中所涉及的主角都是父母呢?专业的早期教育机构,究竟带给家庭的是什么呢?
一、给父母们的科学育儿知识
0-3岁是孩子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像照相机一样无意识的全部吸收。只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才能科学的养育孩子。
在早期教育机构,老师跟孩子的互动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父母向老师学习了解孩子发展的特点,如何通过游戏,有针对性地提升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学习如何应对各个阶段中孩子出现的问题。
二、带给父母科学的生活照料与亲子互动方式,奠定一生幸福力
成长环境、父母的处理问题方式、父母的情绪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性格的养成。科学养育知识的学习、稳定的情绪、科学的亲子共处模式,是作为照料者的父母们的必修课。
三、早期教育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孩子应由固定的家庭成员进行照料,固定的生活模式有利于幼儿安全感的建立与秩序感的形成。但是,如果长期生活在单一的社会环境中,则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
因为家庭照料只是满足幼儿的日常生活需求,这种照料方式无形中提供给幼儿的“社会性”学习的材料,而模式单一,种类相对比较单一的生活环境,影响幼儿对社会的认知,从而制约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所以说,只有全面的了解不同月龄发育特点,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敏感期等,根据这些去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养。只有这样,高质量的托育才能为宝宝一生生活奠定重要基础。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