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为何被视作古代最理想的启蒙读物

启功先生曾评价《千字文》说:“以'天地玄黄’为起句的《千字文》,名头之大,应用之广,在成千累万的古文、古书中,能够胜过它的,大约是很少很少的。” 除了用作识字课本外,古代一些规模较大的典籍经常以《千字文》中的字为顺编号,如《大藏经》与《道藏》等,此外,商人记账、科举考试的考场安排也多以此为序,足见《千字文》的影响力。那么,《千字文》为何被视作最理想的蒙书呢?开学第一周,一起来了解古代孩子们的开蒙读物吧!

《千字文》的来历

梁武帝下令编成以王羲之书法摹就

关于这部书,传载之异甚多。李绰《尚书故实》载:“千字文,梁周兴嗣编次,而有王右军书者,人皆不晓其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这则材料进入传说后,演变成了如伍子胥过昭关一样的故事,周兴嗣从“鬓发皆白”变成了一夜白头,这当然是民间传说踵事增华的惯技。事实上,一夜“鬓发皆白”的可能性也不大,但这种说法的背后却真实地反映了后世接受者对《千字文》鬼斧神工成就的赞叹。

总的来说,还是史家记载较为可信。姚思廉(公元557-637年)《梁书》载云:“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倕各制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 这里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便是《千字文》的前身。姚氏撰《梁书》,多参考其父姚察(公元533-606年)旧稿。史载姚察年十二岁便能属文,十三岁即经太子萧纲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此时距周兴嗣(公元469-537年)逝世仅二十年,且其父僧垣为梁武帝礼遇甚厚,所载当有可靠来源。那么,这里所说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究竟是谁写的呢?启功先生曾写过两篇文章专门探讨有关《千字文》的情况,大致意见是此文当为梁武帝下令撰写而成,后用王羲之写过的字集摹一卷。

武帝勅撰此文的用途如何,史书并未仔细说明,然而据《尚书故实》或韦绚(公元801-866年)《刘宾客嘉话录》的记载,当为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为诸子所编的识字课本,可见史评为“儒雅”且“笃好文章”的武帝确有识见,他深悉和谐整饬且富于韵律的诗歌形式对童蒙开化的重要意义,便令周兴嗣“韵之”,从而使这一识字课本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类四言长诗面貌产生,并在中国文化中放射出极大的能量。

古代最实用的识字书

所选之字使用率高

还能学习书法

宋徽宗赵佶书《千字文》

唐欧阳询书《千字文》

作为一本蒙书,《千字文》的首要功用是教孩子认字,从实用角度来说,其所选的一千字从数量与使用率上看都比较适当。教识字是所有启蒙读物都应该具备的内容,像大家所熟悉的《三字经》、《百家姓》都是可以与《千字文》并驾齐驱的启蒙读物。那么,为什么说《千字文》是最实用的蒙书呢?

同为蒙书,《三字经》共1068个字,比《千字文》的1000字还多68字,但一些常用字却重复出现,如“子”出现了22次,“不”字出现了20次,“有”出现了18次,“人”和“而”出现12次等等,这还只是随手翻检的结果,可见它所能提供的字极为有限。《百家姓》倒是很少重字了,只有个别复姓会重复,但一来它只564个字,二来它所提供的字很多都只是姓,并非常用字,有些字孩子们可能一生都用不上。《千字文》则不同,它全篇整整1000个字,这些字基本上都不重复。有人统计说它重复了几个字,其实并不妥当,如“云腾致雨”和“禅主云亭”,这两个“云”在古代并不是同一个字,前者是乌云的云,古代写做“雲”,后者是说话的意思,才写做“云”。其他如“發”与“髪”、“巨”与“钜”、“慼”与“戚”、“並”与“并”均是如此,只有“昆”与“崑”为古今字,“絜”与“潔”亦可互通而已。

不但如此,这一千个字还多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字,使用率很高,用它来识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言中,启功先生特意说“以'天地玄黄’为起句的《千字文》”,是因为此后还有多种续补的《千字文》,但无论是用原本千字翻破再造,如唐人周逖改次的《天宝应道千字文》(参《封氏闻见记》卷十“惭悚”条),还是宋人侍其玮、葛刚正全不与前文有重字的《续千字文》与《三续千字文》,都不如周兴嗣原版《千字文》选字的使用率高,遑论明清之后五花八门的各种《千字文》、《二千字文》、《三千字文》甚至《万字文》了。

除了识字之外,《千字文》也很适合积累词汇。《三字经》主要着眼于阐发道理,不但不避重字,而且也几乎没有太多词汇,《百家姓》就更不用说了。《千字文》不但能提供使用率很高的单字,而且其词汇也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如今常用的成语,如寒来暑往、吊民伐罪、知过必改、空谷传声、临深履薄、川流不息、夫唱妇随等。四字一句的体裁,使得《千字文》意蕴丰厚深远,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易于记诵,几乎每句都可以作为成语来使用。

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千字文》还是学习书法的圭臬。由于《千字文》集中了常用的一千个互不重复的汉字,加上行文优美典雅,更重要的是它的产生便与书圣王羲之有密切关系,所以,它无心插柳地成为了历代书法家最为青睐的书写对象,古代大部分著名书法家都写过《千字文》。从书法教育、熏陶的角度看,没有任何启蒙书能提供比《千字文》更丰富全面的书法范本了。

古代文化史的入门书

传授知识陶冶性情

《千字文》可以提供很多的字和词,此外它所提供的知识也比别的启蒙读物要宽广和系统,能够帮助初学者学习典故,熟悉历史人物与事件。全文从自然环境说起,再到远古历史、个人修养、历史地理、制度文化等,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非常严谨完整。仅就这一点来说,要了解南朝梁以前的历史文化,以它做教材最为合适,也最高效。

近现代插图本《千字文》

有些启蒙读物仅仅介绍一些历史事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蕴含文化,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触摸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脉搏。《千字文》在介绍自然环境时,说到了中国古代的历法,如“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便涉及了“闰年”的问题(律吕为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后为音调的名称);介绍个人修养时说到了中国古代的忠孝观念、贵贱尊卑等,如“资父事君,曰严与敬”、“乐殊贵贱,礼别尊卑”等;此外,“治本于农,务兹稼穑”说明了农本思想,而“庶几中庸,劳谦谨敕”则体现了中庸思想。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孩子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

《千字文》不仅能教孩子识文断字,更能传授做人的道理,把对孩子道德培养的道理融入到其所介绍的历史文化知识中去,如“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耽读玩市,寓目囊箱”就分别说了孟子、史鱼、疏广疏受和王充的故事,与此同时,也说明了质朴正直、洞察先机、勤奋好学的品质,比那些枯燥空泛的说教要有力得多。(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疏广、疏受,汉宣帝时的太傅与少傅,位高名显,后因洞察危机而主动告老还乡;王充,东汉思想家,著有《论衡》。)

而且,此书编写较早,也就不像有的启蒙读物那样,充满了三纲五常之类的说教。《千字文》中所说的道理,如“夙兴温凊(qìng)”、“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笃初诚美,慎终宜令”等,都是值得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李小龙)

THE END
0.中国最奇葩尴尬的姓氏《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jvzquC41yy}/onnrkct/ew45f5yf9f
1.国学网——投稿选登——中国古代诗歌教育简史由此可知当时《千家诗》为童子学诗的启蒙读物,作者不满于其内容芜杂,故编选此书。全书共选了七十余位唐代诗人的诗歌300余首,涵盖了古诗中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各种诗体,是一本质量上乘的精选诗歌读本。这本书注重选取历来为人们广为传诵的佳作,名家名篇入选甚多。诗的作者中既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也选了jvzq<84yyy4hwx}wg0ipo8qyvl5dqwygpv5{jjsilknpppd|iijtis~lua660qyo
2.三字经教案(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lkcubp87246673=656371aA7598=40qyon
3.“古典IP的重生”,让旧章焕发新的光彩《三字经》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启蒙读物。《三》《百》《千》只要读过一两年私塾的,莫不烂熟。作者说得好,古代启蒙读物中,《三字经》用字最少,教学实践最多。作为古代民间习用的入门教材,它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内容,句式短小,朗朗上口。正因为此书言约而事博,博学如章太炎,也jvzq<84ycr4icwicppkxu7hqo0io1wjyu1ipp}jpv1814;2291831ltpvgtua;522;7537mvon
4.《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启蒙课》: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马勇表示,“这是一部由专业历史工作者撰写、各个断代知名专家审读的专门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启蒙读物。历史是一个消逝的过往,任何重述都是重述者基于当下感受与最新研究。所谓历史是一门常说常新的学问,就是说历史的客观性从其发生就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而不是接近的终结。” jvzquC41ewruw{j0uq{ujls0eqs0pxiga4<9;?84;3805o>deh:cc:3ujvsm
5.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被称为中国三大古代传统幼儿启蒙读物。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一、作品原文 jvzquC41yy}/onnrkct/ew478v
6.军垦二代博物馆文化收藏古籍善本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仍然传诵不绝。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 程登吉。 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jvzquC41yy}/onnrkct/ew478ctg7vh
7.神洲行——走进"十三朝古都"南京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南京,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万多部文学作品与南京密切相关。 jvzquC41yy}/onnrkct/ew46|pjk5==
8.20192020(下)一(9)班语文教案周晓玲《三字经》是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全文仅有1000多个生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三字经》作为儿童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人做事。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只是《三字经》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吧!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把句jvzquC41i{y/pjfw{{o0lto1kteg3rjrEs?|uceg5teqtqn1vpt}fn1euovnsv1xofy/nf?3;55B>7
9.《龙文鞭影》全文及(一东至十灰)注解《龙文鞭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何为“龙文”?原来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作者的寓意是,看了这本《龙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为“千里马”。《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jvzquC41o0}bpp65364dqv4fqe5xgkfrr1zprrh139674A770jznn
10.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十三篇思维导图作家作品简介创作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 《尚书》、 《诗经》 、《三礼》 、《春秋三传》 、《四书》、《战国策》、 《史记》 、《汉书》 、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3691?7544814<:2276467xjvo
11.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通用12篇在中国古代文学诸种文体之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诗词。最为典型的便是唐诗宋词中的一些名篇,有些篇目是学生在小学、中学的语文课堂上就学习过的,甚至有些作品在孩子入学之前,便被家长拿来作为启蒙读物来教授孩子。因此,学生对这些作品熟悉、有感情。而先秦段如《诗经》、《楚辞》等作品,因时代久远,文字艰涩,学生阅读jvzquC41{rvk0zguj{/exr1jcuxgw4666830qyon
12.20192020(下)一(1)班语文教案丁永萍谈话:《三字经》是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全文仅有1000多个生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三字经》作为儿童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人做事。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只是《三字经》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吧!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jvzquC41rn4ozniw{wt/exr1kpjfz7ujrAx>uyfeg1ydjxtn1rusvjq1eqtugwy1xkkx(ri?37:4;A9
13.当当云阅读数字阅读和听书平台当当云阅读提供最丰富正版内容的专业数字阅读和听书平台。现有超过50万种正版数字读物,涵盖电子书、听书、网络文学、漫画等全媒体数字阅读形式。jvzq<84g0fgoimfpi0ipo8rgfkg0j>4fftkbfnw721~e57>;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