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下卷》四豪()

犬子、羊羔:字面意思是幼犬和小羊。犬子引申:《史记》载,“犬子”本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名。司马相如的父母为了小儿好养活,便特意选了低贱的“犬子”为之命名。司马相如长大后觉得这名字不雅,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犬子”才成了小名。后世人们便纷纷仿效,谦称自家儿郎为“犬子”。以企望自家孩子也能小时好养活,长大有出息。羊羔引申:,又称“羔羊”。《千字文》中“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典出《墨子》与《诗经》。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色,任凭怎样漂洗,也无法再将染色丝恢复生丝的本色。墨子因此悲泣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这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诗经·风·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赞美了小羊羔毛皮的洁白。也是感叹人的本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柔软。人要永远保持这种纯善的、没有污染的本性。

谷水:山谷间的流水。魏曹丕《丹霞蔽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山涛:山影连绵如波涛起伏。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双凤翼:凤凰的两只翅膀。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九牛毛:与“九牛一毛”仅差一字,含义不同。“九牛毛”是说,九条牛的重量与一根牛毛的重量差别太大,不可相比。古代有“人之相去,如九牛毛”的谚语,喻人与人间差别悬殊。宋苏轼《赵阅道高斋》: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九牛一毛”是说,九头牛身上掉一根毛,无损轻重,无关大局。《汉书·司马迁传》:假令仆(司马迁自谦)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主逸臣劳:君主安逸,臣民辛劳。

水流无限阔:水流无边无际。唐刘禹锡《竹枝调》: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山耸有余高:高山耸立比想象中还要高。宋 欧阳修《浪淘沙》:一重水隔一重山。水阔山高人不见,有泪无言。

尘生边将旧征袍:边防久无战事,搁置的征袍落满灰尘。

忠臣报国,誓殚犬马之劳:旧时的臣仆把自己比作君王的犬马,甘愿终身效劳。唐 岑参《初至》: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THE END
0.《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前言——《声律启蒙》是清朝进士车万育所做,是古代儿童关于韵律学习的启蒙读物。关于韵律的学习我们今天不需要了,因为不用去作诗,但是此书中包含很多典故和文化内涵,很多典故在古代诗词中反复出现,成为经典。他们就像一颗颗宝石,车万育缀玉连珠,把它们织成一段段珠光闪闪的锦缎,熟悉它们对我们学习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2886213=:9B>7a;>34>93554tj}rn
1.《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10赋对诗,赋最早是《诗经》里的一种表现手法,用来铺陈叙事,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起于战国,盛于两汉。最有名的汉大赋便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声律启蒙》里好多句子也是出自这两篇赋。 诗和赋的关系也很密切,我们知道我国最早的诗集是《诗经》,《诗经》里的诗以四言为主,就是一句诗四个字。到了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2885;17=8;<892a?98@;929:/uqyon
2.《声律启蒙·十三元》拼音版,可打印车万育文言文参考书籍:《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17年版,《声律启蒙》注音版 中华书局, 展开全文《声律启蒙·十三元》拼音版 标准格式的PDF打印文档,此为可直接打印版本,保存此版本方便打印和收藏。点击后方按钮打印。点这里查看拼音版文档效果 立即下载拼音版 复制jvzquC41o0ioi€l0eun1y~iwunj1ZnpiFgj1A;6585
3.《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8千山对万水,千山是千重山,万水是万条河,千山万水是一道道险阻,在古代车马很慢,道路很远,书信很长,想到《古诗十九首》里的《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因为千山万水的阻隔,所以思念也很长。正如柳永《少年游》里的“如今万水千山阻,魂杳杳、信沈沈。”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273385917=8;<892a?98@;8:99/uqyon
4.声律启蒙全(完整版).pdf文档全文预览声律启蒙全(完整版).pdf 11页内容提供方:小白兔 大小:434.37 KB 字数:约1.12万字 发布时间:2019-11-03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1731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2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声律启蒙全(完整版).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722<475493497352633=90ujzn
5.《声律启蒙》完整版来源:《声律启蒙》等 | 原作者:车万育(清) | ·正·文·来·啦· 《声律启蒙》是清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全文分上下卷,共30个韵, 8000多字,下面音频为撷取上卷中最朗朗上口的15小段分享给大家。文字完整版附后。 哈辉老师《声律启蒙》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23465:@d329762B<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