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教案设计案例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郑小

方云

教学内容:《声律启蒙》上卷“齐”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上卷“齐”篇,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学习诗词技巧,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感受天地之道、人文之胜、生灵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 ⑴出示卡片

铢对(),只对(),华岳对()

——(?韵)岩对(),涧对(),远岸对()

——(?韵)窗前(),帘外()

——(?韵)⑵师:先完成对对子,并说说各属于《声律启蒙》中的哪一韵? ⑶小结:第二句韵文属于《声律启蒙》中的齐韵,今天我们又来学习

“齐”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听录音)

二、品读对韵

1、读准字音

自己轻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再同桌互读。

2、品读对韵

⑴找一找:韵文里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 ⑵生汇报(说说是几言对?韵脚是什么?)⑶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师:简单的对子要读得干脆利落,多字对读起来既要流畅,又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这样会更好听,不信,你们试试看?(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轮读)

师:刚才读了多遍对韵歌,想不想再读读文中的对韵古诗,看谁最优秀?(指名读)

师:通过朗读对韵歌、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压韵了,语言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唱歌般。⑷朗朗诵读

小结:《声律启蒙》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此外,书中还融入了大量的神话和历史故事,许多常见的典故和俗语。

三、入文赏析

1、自主学习

⑴你想知道韵文的意思吗?(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结合注释学习)⑵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吗?(小组内交流交流)

2、质疑解惑

⑴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教师相机点拨。⑵教师补充文中的典故

3、美文欣赏

天地之道

如:星拱月,月流西,汉露对汤霓

生灵之美

如:芍药丛中蝴蝶舞,海棠枝上子规啼

人文之胜

如: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

四、大显身手小舞台

(温馨提示:嘴角翘起来,表情美起来,手儿拍起来)

1、比一比

①看谁读得最熟练(选择自己喜欢的韵文小节读)②看谁记得多又多(师生对读,小组对读)③看谁聪明顶呱呱(学生试对对子)

2、谈一谈

学习了《声律启蒙》“齐“篇,你有什么体会、收获吗?

五、拓展延伸 我想做:

1、与父母学对对子。

2、把今天所学的典故说给家人听。

3、背诵“齐“篇韵文。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 东环路小学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这几天,我们这儿都是阴雨绵绵,给我们上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但是在海南省,从上月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大暴雨,范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164.8万,海南万宁特大暴雨中心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海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暴雨过程。水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水。早在夏朝就有一个君主对治水很有办法,他就是——大禹。你听说过他治水的故事吗?

2、是啊,大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孔子《论语•泰伯篇》中说:“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闲然矣”!意思是: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的很差,但是把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丰盛;自己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这是孔子的原话。这就足以证明在孔子的心目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我们的三字经就把大禹这个有名的人物编了进去。你想读一读吗?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4)全班齐读。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

(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1)学生练习朗读(2)男生、女生赛读(3)小组比赛读

4、背诵比赛

a、重点字空留记忆夏()商()周()称三王 b、主句缺失记忆夏有禹()周武王()

5、理解“称三王”

(1)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王字是“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表示天地人三才,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一竖代表道,即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也”。王既然是垂示于天地间的大道,它在人间的首席代表天子人王,也应该顶天立地,成为人群的典范和样板。

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弟子规》教学设计 东环路小学陈美丽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可以背诵弟子规,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关于《弟子规》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抢答赛。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2.《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 3.《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4.《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

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1.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2.齐诵《入则孝》部分。3.小组比赛读。

三、进入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讨论: 1.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呢?

2.生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身边的人怎么照顾你? 3.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做呢?

4.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ppt: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生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

五、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讲述故事:“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小明要怎样做?” 同学发言。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礼貌,有道理,恭敬)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小组活动,然后展示。

七、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齐诵《入则孝》部分,结束本课。

国学经典

《亳韵古风》篇教学设计

王 萍 教学目标:

1、诵读《国学经典》“亳韵古风”部分,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亳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厚简朴的民风民俗。

3、培养学生不随波逐流、固步自封、自我满足的品质,和高洁傲岸的节操。教学重点:理解《庄子.逍遥游》、《庄子.秋水》、《世说新语.简傲》的意思,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不随波逐流、固步自封、自我满足的品质,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故乡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所创造的道家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使我们亳州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亳州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为我国古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们想不想对他们作进一步的了解?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二、学习《庄子.逍遥游》

1、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庄子.逍遥游》。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读。

(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结合注释,边读边解释内容。

(1)指名学生释义后,教师明确。

(2)学生再次齐读全文。

(3)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真正的逍遥必然是无所凭借、无所依附的,是悠游于自然之中的。)(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4)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5)他的这种“逍遥游”的思想,对现实之中的我们有什么影响?(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现实之中的我们无法达到庄子所谓的“逍遥游”,但是我们可以使心不随物牵引,不逐物漂流,能够保持心灵的本性,以关照宇宙人生。(6)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1)学生练习朗读(2)男生、女生赛读(3)小组比赛读

4、教师指导背诵

5、背诵比赛

三、学习《庄子.秋水》

1、由“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导入

2、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庄子.秋水》。(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3)指名读。

(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品读解意,结合注释,边读边试解释内容。(1)指名学生释义后,教师明确。(2)学生再次齐读全文。

(3)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认识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自我满足。

四、学习《世说新语.简傲》

1、由《爱莲说》导入。

2、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庄子.秋水》。(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3)指名读。

(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品读解意,结合注释,边读边试解释内容。(1)指名学生释义后,教师明确。(2)学生再次齐读全文。

(3)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一个人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能与邪恶的人和事物同流合污;同时彰显这种人格也要讲究技巧和方法。

四、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你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影响,如何做一位合格的亳州人,试着联系自身实际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庄子.逍遥游》 《庄子.秋水》 《世说新语.简傲》

随物牵引

逐物漂流

认识是无止境的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保持心灵的本性 不能固步自封,自我满足。高洁傲岸的节操

王 萍2014、11、20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可以背诵弟子规,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关于《弟子规》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抢答赛。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2.《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 3.《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4.《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

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1.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2.齐诵《入则孝》部分。3.小组比赛读。

三、进入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讨论:

1.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呢?

2.生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身边的人怎么照顾你?

3.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做呢? 4.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ppt: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生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五、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讲述故事:“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小明要怎样做?” 同学发言。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礼貌,有道理,恭敬)

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小组活动,然后展示。七、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齐诵《入则孝》部分,结束本课。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滕晓荣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活动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六、活动总结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还要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国学教育教案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大学》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2.难点:

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臵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

二、导入

1.了解“格物致知”以及题目的含义。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解释“格物致知”意思的句子并阅读理解。

明确:“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探究(格)事物(物)获得(致)知识(知)。于“四书”之一的《大学》。本篇题目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具有从探察物体而获得知识的精神。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2.导语。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2.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问:“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提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5.提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提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7.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8.提问:《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论语七则》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四书五经里的“四书”是指哪四书?有些同学回答出来了,有些同学没有回答出来。其实,这四书五经中的“四书”说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这四书五经的说法,是明朝时期八股科举里提出来的,那时候的科举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抽一句做题目写一篇作文。我们今天先来讲讲“四经”中的第一部经书--《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是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编纂的一本书。有人说《论语》在中国的地位,如同《圣经》在西方的地位一样。古时候还有人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这可能有些夸大,不过也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

二、作者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鲁国陬(山东曲阜)人,出身没落贵族。他勤奋好学,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礼”(一些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尤为熟悉。他在《为政》一章中说了一段很著名的话,是他努力一生希望达到的境界:三十而立(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明白事理,不会动摇),五十而知天命(有使命感),六十而耳顺(听得进不同意见,即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问成熟)。

他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的思想以“仁”为中心。他对“仁”作出了多种解释,主要内容就是“仁者爱人”(宅心仁厚的人会关爱别人)和“克己复礼”(人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行动符合礼。)

他最大的成就和贡献是在教育方面上。他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教育思想。他强调“有教无类”,第一个公开招收任何出身的学生。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诲人不倦,教学生对知识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调学习必须结合思考分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勤奋“学而时习之”。

三、串讲课文:

四、补充:

《论语》中有很多语言简练,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论语》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巧言令色鲜有仁”(宅心仁厚,对人克制,对己宽容的一种品格。)花言巧语的人一般是很少有仁德的。“言语只是树叶,行动才是果实。”“忠不忠,看行动”。我特别提醒一下班上的女同学,其实男生也是,交朋友的时候,那些嘴上讲得花好稻好的人,把海誓山盟挂在嘴边的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

知识是没有穷尽的。曾经有人对爱因斯坦说您是世界上最有知识的人。爱因斯坦就画了两个人。可能别人是小圆,我是大圆。我接触到的是更多的未知领域。

有些东西是天生的,但有些东西是可以靠后天培养的。

天生的东西,比如说外貌和智力之类。从心理学讲,智力分为两种,一种叫流体智力,另一种叫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比较偏向于遗传,反映思维的敏捷性。晶体智力则是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流体智力在人的成长期达到高峰后随着年龄增大就会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人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什么东西我们后天能习得的呢?比如说: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是悲观的人生态度,或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后天。

我们学习最重要的问题是为了思考,而仅仅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一本书,还不如没有这本书。一本好书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些事理。论语就是这样一本经典之作。它没有像老庄那样的晦涩难懂,也不象孟子那样长篇大论,恺恺而谈,而是一本充满睿智和幽默感的书。

它也是教人向上的一本书。整本书中都充满了“仁”字。要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一个人学识再高,他如果没有爱心,不能够宽容别人,或者有些人想法很幼稚,拿硫酸泼熊之类的。他们学识再高,我觉得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学习如何为人。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有一个乘公车,当时是下午两多点,开车的是一个女司机,车子遇到红灯的时候,她拿起了一个保鲜袋,里面是一个菜馒头。有红灯的时候,她就咬一口。还有一些老头,岁数一大把了。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上了一道道皱纹。他们每天就是拿着一个大袋子在垃圾筒里搜寻一拉罐之类的瓶子。

真的,还是有满多人活得很艰辛的。前些天,有些明星搞了一个公益的活动,叫“母亲水窖”。有曾宝仪、锺丽缇。他们去陕西,甘肃这类地方实景拍摄下来的。那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水,他们得到的水都是黑色的,在我们看来根本不能食用。但他们就在喝那样的水。而且,即使是这样的水,也不是常能喝到的。那里的大地都龟裂开来了,根本没有水,每一滴水对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

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节约用水,其实也是在帮助别人。

THE END
0.国学启蒙弟子规(亲所好)国学教案.pdf国学启蒙弟子规(亲所好)国学教案.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亲所好——挞无怨” ,理解原文意思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83?4:34824?6622643;60ujzn
1.幼儿园大班《三字经》教学设计(热门7篇)幼儿园三字经中班教案6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儿童的必背读物。是*的传统启蒙教材。在*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 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jvzquC41yy}/zofpygt/ew4ctv56hkg76e:93;j50jznn
2.15月龄宝宝)早教中心教案:蒙特梭利3Q启蒙课程教案经典的国学儿童启蒙读物。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还在为宝宝早教困扰吗,关注公众号【早教学堂】获取在家早教课程,让宝宝在家就能科学做早教。 271 儿歌音乐可以增强宝宝的记忆力,创造力,想象力,同时开发儿童的智力,陶冶宝宝的情操,让宝宝健康、有质量地成长,这在宝宝发育的黄金阶段,是很有帮助jvzq<84o0szgo7hp1xiicwsgnu552<<551vsqpwcou529B83279
3.国学三字经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学三字经教案(通用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国学三字经教案 1 教学重点: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jvzquC41okv/t~nygp4dqv4ygp~vg8xcp|okkwl1:;<167mvon
4.《弟子规》教案15篇《弟子规》教案4 活动内容:好孩子经典启蒙诵读丛书――《弟子规》之三十一 活动目的: 1、通过课件,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之三十一。 2、学习汉字“贵”、“洁”、“循”、“称”。 3、让幼儿学习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语言文化的兴趣。 jvzquC41yy}/f~fpogoxgw3eqo5gcw|gp1pjcxfp14?64>>;0jznn
5.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9篇(全文)我们可以选择《三字经》,《三字经》以六个字为一句,押韵,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我国最浅显易懂的古代经典书籍,是作为学生启蒙最好的读物,该书从文学到历史,从为人处事到传统国学,虽说也有糟粕的一面,但少之甚少,他的文化价值一直被世人所推崇。稍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j4epcxuv0jvsm
6.小学一年级国学教案小学一年级国学教案 【篇一:小学一年级国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第三课首孝弟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三、教法学法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663?5985930qyon
7.千字文串词总之,《千字文》是一部经典的国学启蒙读物,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千字文》,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7c7==663:/j}rn
8.一年级国学启蒙.pdf一年级国学启蒙.pdf 47页VIP内容提供方:pengyou2017 大小:11.2 MB 字数:约2.43万字 发布时间:2025-04-02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2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一年级国学启蒙.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6621?6243953;52337157xjvo
9.2024年小学生国学启蒙教学计划(通用31篇)2024年小学生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pjcx}wgiuoiƒzqlknvc866;6?55=3jvor
10.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精选5篇)再就是我对我们班的孩子们进行了《弟子规》的学习,我以为弟子规是一本不错的国学启蒙吧。我曾经听过一个讲座,那个老师说了这样一种社会景象:幼儿园小学高中大学幼儿园为什么孩子不会自理不懂感恩 我想诚然当初孩子们还不懂是什么意思,然而等他们长大了造作而然就会理解其中的含意。本学期进行了6段,开家长会时,我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7=/j}rn
11.小学经典诵读教案一等奖《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下面是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jvzq<84eckhbqsncp0ipo8ky13<78@78:8=39?7930nuou
12.我爱学习资料网提供幼儿启蒙资料中小学学习辅导资料h***0下载了字母启蒙练习册||蔬菜字母追踪练习册(A-Z)~编号【QM-0041】50 分钟前 h***0下载了字母启蒙练习册||儿童字母工作表 (A-Z)~编号【QM-👼早教专区每一个都是最快乐的启蒙 全部儿歌与故事启蒙练习册国学经典幼小衔接合集绘本阅读自然拼读 早教专区 power up (第二版) 1级别 完整版 学习素材jvzquC41qk~vgn0eqs0
13.小夫子国学教育小夫子国学教育加盟北京小夫子国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首都北京,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多位汉语言文学博士共同创办,从事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教学实践、推广的专业机构,主要面向3-15岁儿童提供国学启蒙教育培训。 jvzquC41yy}/zrfpio{/exr1rtukgly1;3949?3jvor
14.传统文化导入的启蒙教育探究论文我们通过《国学初阶》这个材料,尝试融合“形、音、义”与“字源、语境、传统文化”来实践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作为入眼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图示(图2),以孩子们都有所认知的门把手的样子开讲释义。图示拉近了老师与孩子们的距离,因为图示用的是儿童画,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成人画。在扩展释义讲解中,则对围绕生活“情景jvzquC41yy}/l‚6570io1znp|k5rkvjpi1=837mvon
15.弟子规全文通用12篇《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它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智、礼、义、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典故讲述清楚。如餐桌礼仪,“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教育学生吃饭时要专心,不掉饭粒,不挑食。“冠必正,纽必结”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整理自己的衣着jvzquC41yy}/z~jujw4dqv4jcq}fp86429;20qyon
16.20192020(下)一(2)语文教案+李亚萍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2个专题,分为8组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3-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jvzq<84i{u{smvzz0tygmz{wp4dqv4kpfky0ymrAtCtrjhg1uiiqxq1rqxucu4eqpzfp}4xkg}'kmB3769::>
17.声律启蒙教学反思3篇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反思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声律启蒙教学反思3篇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反思,供大家阅读。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1 《声律启蒙》我授课的对象是太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人认知水平,在国学与音乐这两部分我采用的都是由浅入深。 国学部分的内容我通过五种读,看图片,看注释,了解其中的意思并联jvzq<84yyy4tf€jp0eun1sncqz{fynsfcpm0lrfqcp564B68:0nuou
18.幼儿启蒙教育课程范文部分教师自身国学素养较低,对其内涵认知不清,启蒙教育组织活动缺乏目标性、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情感体验。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校国学启蒙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表现为内容单一、方法落后等问题,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限制了其想象思维发展,使之逐步失却了国学学习兴趣。智能移动设备在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593;/j}rn
19.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汇总十篇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一、指导思想 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为了使幼儿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4679A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