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说文汉字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是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那是很自然的。古书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形体分歧的字。现在汉字简化以后,字的形体统一起来了,这给人民群众学习文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对一般人来说,只要掌握了简化后的汉字就够了;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如果只掌握现在通行的形体划一的简化字,而不了解那些形体分歧的字,阅读古书时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01

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宋代编辑的《广韵》收字26194个,清代成书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这并不能说明宋代、清代使用的汉字要比汉代多好几倍,其实,各个时代一般使用的汉字很可能一直在五六千个左右。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后来写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后来写作辟(注:现在“辟”又简化爲“辟”。)。)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爲已。(同上)

(后来写作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后来写作嬖。)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后来写作譬。)

再举两个字来看:《说文》里没有"债"字,这不等于说上古没有"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责"字表示的(见《战国策·齐策》)。《说文》里有"舍"字,但是十三经里完全没有"舍"字,这也不等于说先秦没有"舍"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舍"字表示的(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由此看来,"责"、"舍"等是较古的字,"债"、"舍"等是比较后起的字。我们可以把"责债"、"舍舍"等称为古今字(注:现在"舍"又简化为"舍"。)。但是,我们不要误会,以为"责"、"舍"等字已经被废弃了,它们的职务已经完全由"债"、"舍等字代替了。要知道,"责"、"舍"所移交给"债"、"舍"的只是它们所担任的几个职务当中的一个,它们还有别的职务(责任,房舍等)并没有卸掉。

古今字很多,现在再举一些例子(古字在前,今字在后,今字不见于《说文》的归a组,见于《说文》的归b组)如下:

a.大太 弟悌 闲间 说悦 孰熟 竟境 队坠 涂涂 赴讣 冯凭 贾价 属嘱 厌餍 县悬 陈阵

b.共供 辟避 知智 昏婚 田畋 戚慼 反返 错措 卷卷 尸尸

(注:"悌"、"境"、"坠"、"涂"、"价"等是《说文》新附字。许慎《说文解字》540部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宋代徐铉等校定《说文》,增补400多字,分别附在有关的各部之后,其中大都是"经典相承传写及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这便是所谓新附字。)

一般人常常以后世所习用的字去衡量古书中的字,以为上面两组中的第二个字才是"正字"或"本字"。譬如说,人们总以爲先有一个"悦"字作爲本字,只是经常写一个"说"字来代替它。这是一种误解。既然是先有一个本字"悦",为什么上古的经书中不用,倒反写成"说"字呢?合理的解释只能是:上古没有"悦"字。战国时代有些书(如《庄子》),"说"、"悦"并用,可能是后人改的;经书不见"悦"字,是因为后人认为它是"经",不敢改,所以才维持了原样。《孟子》有"悦"字,那是因为《孟子》到宋代才被尊称爲经。许慎《说文》没有收"悦"字,这说明许慎时代"悦"字或者还没有产生,或者是产生了,但因它是"俗字",所以没有收。凡是《说文》所不收的(a类),文字学家们都承认是后起字(今字),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前的文字学家们由于迷信《说文》,对于《说文》所收的字(b类),不但不敢认爲是后起字,反而认爲是本字,同时认爲第一个字是假借字。例如"舍"字,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说它假借爲"舍";而在"舍"字条下说:"经传皆以舍为之。"既然"皆以舍爲之",可见"舍"才是本字,"舍"显然是后起字。又如"尝"字,本来是从旨尚声的形声字,以旨爲意符,旨的意符是甘,甘旨是美味,所以《说文》"尝"字下说"口味之也"。又因"尝"字经常用作"何尝"、"未尝"的"尝",所以人们又在"尝"字旁边加了个意符"口",用来表示"尝滋味"的"尝"。假如不了解这种情况,就会对"未尝君之羹"这类的用法发生误解。其实"尝"字的历史很短,所以一般字典没有收录,最近汉字简化,又把它给简化掉了。由此可知,所谓"本字",实际上有许多都是后起字。

我们对于古今字的态度应该是:(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掌握古书的词义;(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要厚古薄今和是古非今。从前有些文人专写"本字",不写后起字,那是不值得提倡的。

02

异体字

异体字跟古今字的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在古代,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那是难免的。例如:

弃弃赍賫睹覩廐厩诒贻

谕喻鷄鸡蚓螾照炤凭凭

罪辠

从前文字学家们根据《说文》,把异体字分为正体、变体、"俗体"等。《说文》所载的,被认为正体;《说文》所不载的,被认为变体或"俗体"。这种分别往往是武断的。

异体字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是会意字,"泪"是形声字;"岩"是会意字,"巖"是形声字。

二、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从攴束声的"敕",变成了从力束声的"勅"。从欠的"叹",变成了从口的"叹"。从糸的"绔",变成了从衣的"袴"。

三、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线"从戋得声,而"线"却是从泉得声了。"袴"从夸得声,后来改成从库得声了。

四、改换各成分的位置。有的是改变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惭慙"、"和咊"、"鹅䳘鵞"等。有的只是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又写作"芲"。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有些异体字最初是完全同义的,但是后来有了分工。例如"谕喻",先秦两汉都通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里仁)

寡人谕矣!(战国策· 魏策)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史记· 高祖本纪)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 梁惠王上)

谊追伤之,因以自谕。(汉书· 贾谊传)

前三例中的"喻"和"谕"都是懂得、晓谕的意思,后二例中的"喻"和"谕"都是比喻的意思。可见这两个字通用。但到了后代,"诏谕"、"晓谕"的"谕"不能写作"喻",而"比喻"的"喻"也不能写作"谕"。原来是异体字,后来不是异体字了。

有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第一,有些字,虽然意义相近,后代读音也相同,但不能把它们当作异体字。例如"寘"和"置",就"放置"这一意义说,二者相通,可是"置"还有一些别的意义是"寘"所没有的,况且这两个字的古音也不一样,所以"寘"和"置"不是异体字。同样的情况还有一些字,例如"寔"和"实"。

第二,有些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交错复杂,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也不能把它们看作异体字。例如"雕"、"彫"、"凋",雕的本义是鸟名(又写作鵰),彫的本义是彫琢、绘饰,凋的本义是凋伤、凋零。在《说文》里,它们是分为三个字的。由于它们是同音字,所以在某一意义上常常通用。拿雕字来说,彫饰的彫可以写作雕,《左传》宣公二年:"厚敛以彫墙" ,一本作雕。彫琢的彫更经常写作雕,例如《文心雕龙》、" 雕虫小技" 等。至于凋伤一义,上古也曾写作雕,例如《国语· 周语》:" 民力雕尽" ,但后来就不通用了。拿彫字来说,它曾经和凋伤、凋零的凋通用,《论语· 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一本作彫;《荀子· 子道》:" 故劳苦彫瘁而能无失其敬" ,就写作彫;但后代也很少这样通用了。再拿凋字来说,它的意义最窄,只表示凋伤、凋零,不能表示雕刻、彫饰。而凋和彫都不能表示雕鸟的雕。由此看来,这三个字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它们不是异体字。其它像游和游,修和脩都是这样。

第三,有些字通用是有条件的,更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例如" 亡"和"无"相通,《论语· 雍也》:" 今也则亡" (如今就没有了)。但并不是所有用"无"的地方都可以换成"亡"。后来这种用法只限于"亡何"、"亡虑"等少数固定形式。又如"沽"和"酤",在买酒或卖酒这个意义上是相通的,看来似乎像异体字,可是酤的物件只能是酒,而沽的物件可以是酒,可以是玉,也可以是别的东西。意义广狭不同,严格地说,这不能算是异体字。

03

繁简字

简体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汉代民间应用的简体字就有不少;北魏时代,乱字已经简化为 乱,和现在公布的简化字相同;宋元以来简体字在广大人民群众 中间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今天我国通行的简化字,绝大部分都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既要掌握简化字,又要掌握繁体字;因为 一般古书都用的是繁体字。学习繁体字,要注意繁体字和简化字之间的三种关系:

第一,绝大多数的简化字跟繁体字是一对一的关系,我们只要把繁体字记住就行了。例如:

爱:爱罢:罢办:办达:达递:递矾:矾

茧:茧籴:籴窃:窃灶:竈隶:隶粪:粪

只有少数是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四的关系。例如:

当:当当尽:尽尽坛:坛坛

干:干干亁系:系系系台:台台台台

第二,有些简化字是可以从古书中找出根据来的。其中有些是本字,有些是异体字或通用字。例如:

舍:舍古今字。

荐:荐古通用。

夸:夸古通用。

踊:踊古通用。

启:启开启的启本作启。

网:网网是网的本字。

气:气气本作气,饩本作气。

礼:礼古异体字。

粮:粮异体字。

了解这些关系,我们可由此知道古代已经有了这些字,今天简化,只是选择了笔画较少的,放弃了笔画较繁的。我们切不要以为 现在的“舍”字在古代都该是“舍”,现在的“荐”字在古代都该是“荐”。这样,反而是弄错了。

第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本来在词义上是毫不相干的,或显然有区别,仅仅因为 是同音的关系,简化时就采用了那个笔画较简的。这就是说,在古书中,本来是有分别的两个字(或三个字),经过简化之后,混为 一个了。这种情况最值得注意。如果用现在简化字所代表的那个词义去解释古书,就会发生误解。现在举些例字 分别加以说明。

(1) 后后在先秦少数古籍中曾以“后”代“后”,但不普遍,后代一般不再通用。至于“君主”、“皇后”的意思,决不能写作“后”。《孟子· 梁惠王下》:“ 书曰:' 徯我后,后来其苏'!” 两个“后”字都是指商汤而言。《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夏后皐之墓也” 中的“后”,也是指君,这些“后”字决不能写作“后”。

(2) 适适在古代汉语中“适”和“适”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字。“适”音kuò,适音shì。《论语· 宪问》:“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 这里“适”不是“适”字。又宋代有人叫洪适。这种地方如果不知道它和“适”的区别,就会弄错了。

(3) 征征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除了在征赋(税)的意义上有时相通之外,决不混同。“征”是旅行(特指在外服役)、征伐。征是证验、征兆、征辟、征求;又是音乐中的五声之一(用于这个意义时读zhǐ)。像《论语· 八佾》的“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中的“征”,决不能写作“征”;《战国策· 燕策》中的“ 爲变征之声” 的“征”,决不能换成“征”。反过来看,《左传》僖公四年“ 昭王南征而不复” 中的“征”,不能改作“征”;《周易》的“ 征夫不复” ,也不能写作“征夫”。

(4) 余余“余”是第一人称代词,“余”是剩余的意思。在古籍中两个字如果都写作“余”,或都写作“余”,许多话就会无法解释。如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 中的“余”,如果换成“余”,“ 余马”就不通了;杜甫“隔篱呼取尽余杯” 的诗句,如果把“余”换作“余”,那就成了“尽我的杯”了。

像这种情况还非常多,我们只能举其一隅。总之,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只有懂得了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这种分合关系,才能有效地掌握它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古代作品。

THE END
0.推普周主题活动总结范文(通用20篇)2.组织师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和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营造以普通话和规范字为主体的和谐语言生活。要求师生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自查纠正一切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及二级简字。 3.开展校内宣传活动,在校园橱窗内张贴了推普周宣传画,在校门口和显眼位置悬挂了横幅标语,进一步渲染推普气氛,扩大推普宣传的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pppwq|uoisng41745;;4464ivvq
1.小学推普工作总结范文(精选26篇)活动期间通过“啄木鸟”行动,组织学生对校园周边、社区内的铭牌中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用字进行调查。分年级开展师、生诵读经典和演讲、规范汉字书写比赛系列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制作“推普”为主题的手抄报,推普小书签,展现第xx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推普口号、学校活动安排及有关推普的知识。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9437/j}rn
2.小学推普周活动方案集锦(精选18篇)3.利用晨会向全校师生发出“推普周”活动倡议,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明确本届推普周的时间、主题,同时把学校推普方案贯彻到全体师生,布置落实推普周活动安排。 教师推普口号: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学生推普口号: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jvzquC41o0kf2960eqs0hjsicp583A8920nuou
3.推普周活动方案(通用20篇)学习和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营造以普通话和规范字为主体的和谐语言生活,要求师生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自查纠正一切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以及已废止的不规范简化字。 (三)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使“推普周”活动落到实处。 1.9月14日,各中小学校做一次以“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jvzquC41o0je2:3eqo5gcwlcp1>37>:60jznn
4.13个古文字常用网站台大中文系和中研院史语所联合开发的数据库。很常用的汉字查询网站。下属异体字、字形演变、具体字形、古音、方言、韵书等查询,利于初学者了解汉字演变。 04教育部异体字字典 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index.jsp 字形搜罗的全面,释义精当。 05汉语多功能字库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5;6:>688
5.娃字的意思解释读音拼音注音部首总笔画结构笔顺娃字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5-11-09 09:04:48 娃 拼音wá 注音ㄨㄚˊ 部首女部 总笔画9画结构左右 笔顺フノ一一丨一一丨一统一unicode码5A03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娃wá(ㄨㄚˊ) ⒈ 小孩子:娃子。胖娃娃。 ⒉ 旧称美女:娇娃。 ⒊ 某些幼小的动物:猪娃。jvzq<84mcpmkw}jej0ipo8k17g158
6.字律智典字律智典以人工智能重塑汉字学习,独创汉字基因拆解系统、实时书法笔迹生成、古籍AR沉浸阅读三大技术,支持《康熙字典》《甲骨文字编》等冷门经典智能查询,独家提供汉字动态演化视频、古籍交互注释下载(支持MOBI/AZW3格式),为汉语研究、书法创作、文化传承提供下一代认jvzquC41yy}/o‚udqqz/exr1
7.㑳字的意思㑳字的解释组词拼音组词笔顺部首异体字 㑇 媰 謅 English (same as 媰)clever; ingenious; cute; smart; pretty, cruel, to be heired, to jest; to chaff, to bawl, mean person (as opposed to real gentleman) ※ 㑳的意思、基本解释,㑳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经典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jvzq<84yyy4igk64597/ew4|kfobp8;891
8.䠲字的意思汉语字典䠲字UNICODE编码U+4832,10进制: 18482,UTF-32: 00004832,UTF-8: E4 A0 B2。 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聆 English (non-classical form of 聆) to listen; to hear康熙字典 䠲【酉集中】【身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聆jvzquC41o|oekjs0skgor7hqo1€j1.J6'C6&D;
9.湖南自考02976医古文(一)考试大纲2.分辨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这四种用字现象的区别。应用:1.对文选和本章的所有常见通假字例字能够正确辨识。 2. 异体字的类型,对文选和本章的所有常见异体字能够正确辨识。 3. 繁体字的简化方法,对文选和本章的所有常见繁简字能够正确辨识。 (三)常见汉字部首(一般) 应用:识记中医药典籍中常见的jvzquC41yy}/|rpcqu}/exr1lejh1txfi1<6993jvor
10.说文解字国学经典——好用的在线汉语字典象形字典提请查看您会员中心的会员期限记录。……新版“象形网”将为有价值的用户评论(字源评论、文章评论、反馈留言、象形诗文、识字故事),奖励1个月(评论有启发)到10年(观点深度突破难解字)不等的会员延期。——2025-10-01“象形字典”网 “㐱”的字头图解jvzquC41yy}/xr{kfkiu0lto1fkucrqu1fkucrq0jvsmA{nf?;:39
11.𥘇」的拼音𥘇的解释𥘇什么意思𥘇念什么异体字:䃾 汉字:「𥘇」基本解释 同【䃾】字。 「好」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工具书影印版备注文字版 汉语大字典第2553页第5字 中华字海第982页第6字 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字源-- 中华大字典第1471页第8字 康熙字典 (内府)第2010页第1字文字版 jvzquC41o0mvqzgfcyik7hqo1€jfrfp1|::::5c0jznn
12.今日千岛湖徐将军的139首诗词的正文全用隶书写成,我阅读时注意字字观赏,没有发现一字有败笔、有瑕疵,达到了无懈可击,几近炉火纯青。我还注意到,为了达到书法艺术欣赏的需要,作者所书写的字全部采用繁体字,有许多字又有多个异体字,书作中全部展示出。我想,一个在国学知识游弋中对识字没有一定功底的人是不可能达到的。jvzq<84oqdomg7vfjpkxu7hqo0io1qyon7532;8/2:5348hqpvkovh646571a:;6729757mvo
13.国学经典论语为政教案三、通假字 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包括异体字和古今字。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导”,读dǎo,训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治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jvzquC41yy}/z~jzkng/exr1iwuywn4iwq~vgsnpifobp8798:>477mvon
14.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八):历代文史工具书–国学网225、《增订碑别字》,罗振鋆、罗振玉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出版。该书收集汉朝以来碑拓所见而字书不载的各种异体字,按韵序编排,每字的各异体字并列,后注楷书,再按先后一一注明出处。书前有全书收编异体字目录,可供查考。 226、《草字汇》,清石梁编,上海古籍书店1978年影印本。该书集录汉章帝至明朱学古jvzq<84yyy4hwx}wg0ipo8Dr?6;99/ucigC3
15.异字的意思异字的解释组词拼音组词笔顺部首异体字 異 汉英互译 different、other、separate、strange、surprise 相关字词 同 造字法 会意:从巳、从艹 English different, unusual, strange 展开阅读全文 ∨ ※ 异的意思、基本解释,异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经典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异 異yì 〈形〉 (1) (jvzquC41yy}/eqjodc4dqv4|kfobp882::5
16.汉字与历史文化国学介绍秦权上刻制的小篆,据说是李斯书写的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jvzquC41yy}/qq6220ipo8f142782?482;;627mvon
17.子字的意思子字的解释组词拼音组词笔顺部首异体字 㜽 仔 汉英互译 son、child、seed 造字法 象形:像小孩子在襁褓中 English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展开阅读全文 ∨ ※ 子的意思、基本解释,子是什么意思由国学汉语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jvzq<84v0i~rtl3eqo5{kmncp188:8
18.汉字的起源介绍秦权上刻制的小篆,据说是李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赞美。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jvzquC41yy}/{~|gpoo/exr1iwuywn4ejcthuqn18;>637mvon
19.古书中的用字整理二、异体字 又称「异形字」、「重文」、「或体」,是指某一历史时期,在任何情况下,音义完全相同,记词功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 溪豀 諭喻 詒貽 棄弃 特点:替换无条件。 三、通假字 古书中具有一定约定俗成性的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叫作用字通假,所借用的那个字就是「通假jvzq<84yyy4vpsx0eqs0y862878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