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说教,央视力荐的这部纪录片,暑假让娃更自律!孩子父母

前些天发了一篇高质量纪录片合集。

有朋友私信问,孩子不爱读书,有没有那种让孩子看了可以激发一下学习动力的?

孩子读书不上心,耳提面命,油盐不进,真的是家长最苦恼的事。

这类孩子,不是笨,反而很爱耍小聪明,他们缺乏的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若是得以激发,把这股聪明劲用在学习上,进步会很快。

果妈收集了6部劝学类纪录片,趁着暑假,带娃一起看!从心灵深处给他们灵魂一击!

01

《翻山涉水上学路》

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记录了来自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秘鲁等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们为了求学所经历的艰难与危险。这些孩子每天必须面对各种极端的自然环境和潜在的威胁,只为了能够获得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肯尼亚的孩子们需要穿越广阔的草原,面临狮子、鬣狗、犀牛以及大象等野生动物,遇到任何一种都是凶多吉少。肯尼亚的老师说:如果一个学生迟到了,那就意味着他可能永远也来不了学校了。

尼泊尔的孩子们则要冒险渡过湍急的河流,使用摇摇欲坠的钢索穿越60米宽的特耳苏里河 ,坐在筐里年幼的孩子,甚至会害怕地捂上眼睛。稍有不慎就可能坠河,但他们别无选择,这是上学的唯一途径。

西伯利亚的孩子们出门上学必须要穿6-7层衣服,要在零下50℃的严寒中步行,面临着极端低温和冻伤的危险 。只要温度不低于零下55°,学校都会照常上课。尽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孩子们依然坚持每天去上学。因为只有努力学习,他们才有可能走出这个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去往外面的世界。

而秘鲁的孩子们则要划船数小时,攀爬悬崖峭壁,只为了能够到达学校 。

当孩子不想读书,就带着孩子看这部纪录片,绝对能震撼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同一片天空下,还有那么多孩子在艰难的求学路上不屈不挠的斗争,只是为了追求知识和更好的生活。而我们相比他们,已经生在了罗马,更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机会。

02

《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这部纪录片出自B站之手。跟随拍摄了一群“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领域的孩子,展现了他们不普通的成长故事。孙超导演提到,拍摄的初衷不是为了关注所谓的“天才”,而是这些孩子在人生的初期就找到了自己热爱的领域。

更想让大家看到的是,为热爱而不断拼搏,排除万难,不断挑战自我的励志故事,引发观众对于教育、成长和未来的思考。

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观看。(PS,这部B站需要会员)

03

《村小的孩子》

纪录片《村小的孩子》由蒋能杰执导,从2019年-2014年,拍摄跨越了6个年度。记录了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一渡水镇光安村光明小学22个孩子(其中17个为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

地处偏僻的小山村,生活条件艰苦,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打拼,而他们外出打工唯一的希望,是孩子可以用功读书,以后不像他们一样活着……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这群孩子,情感上缺乏父母的陪伴,有些孩子的父母为了省下路费,甚至一年都不会回家一次。

这群孩子,缺乏好的教育资源,知识上也相对匮乏,很多在城里孩子来说是常识得问题,但他们的世界里并不知晓。如他们不知道“中国的首都在哪?”“2008年奥运会在哪开的?”“天安门在哪?”

这群孩子,也不知道自己长大后可以做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大的人生理想仅仅是去打工。

看看这群偏远山区的孩子,我们身处大城市的孩子,真的是太幸福了,有父母的陪伴,有周末亲子游,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这样的对比反差,能让孩子感受到当下他所拥有的东西是多么幸福,他能坐在宽敞还有空调的教室里是多么的难得……

04

《18岁的流水线》

纪录片《18岁的流水线》,导演跟拍了3年,走访了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地区的数家工厂,揭开了流水线上隐秘的一幕。一群少男少女,他们大多是小学或初中学历,因为种种原因,早早离开校园,进入工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因为厌倦了读书,不想吃学习的苦,没有一技之长,踏进社会,才发现要想生存下去,就只能靠出卖体力。

在工厂阴暗脏乱的环境下,每天8-12小时,不断地做着重复的体力劳动,没有一刻能停歇,才发现打工不仅无聊,更是辛苦、劳累乃至危险的代名词。

如果孩子不想学习,觉得打工好,不用写作业,不用考试,有时间、金钱自由,那你就给他看这部纪录片,让他好好感受一下:

05

《出路》

纪录片《出路》,是导演郑琼自费所拍,跟拍了整整6年,让你看到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读书”是如何影响命运的。农村孩子——马百娟家住甘肃会宁农村大山深处黑漆漆的窑洞里,家里很穷,2008年全家全年的开销不超过50元,12岁正在上小学二年级。虽然生活很苦,但有学上,她就开心,上下学时,走路欢快,手臂摆动幅度很大,笑容很甜,那是一种满足感。愿望就是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遗憾的是,她的父亲坚决反对马百娟继续读书,15岁时她被迫辍学了,16岁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小镇青年——复读生徐佳他是典型的农民工一代,父母都是农村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底层工人,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跟拍时,19岁的徐佳,正在进行着紧张的第三次高考复读。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现如今,他在武汉有了房,有了车,终于在武汉站稳了脚跟,总算挤进了城市中产的队伍,足以让母亲在村里人面前挺直腰板。

大城市里的少女——辍学生袁晗寒父母都是北京人,她从小上的是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高中也是最好的美院附中。可是,高中没读完,她就选择了辍学。

经历过迷茫、挫折,后来还是选择了去德国留学。纪录片的最后,她开了一家艺术品投资公司。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读书才是普通家庭孩子走向社会最好的出路。

06

《读书的力量》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是一部深刻探讨书籍与阅读对人类文明影响的作品。这部纪录片历时三年制作,通过五集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力量。

THE END
0.《零零后》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十年过去,时间改变了他们的外貌,赋予了他们独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动。他们将如何突破青春的困惑?他们将怎样选择未来的生活?这是中国唯一长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纪录片,用影像探索00后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成长秘密。父母、社会、学校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展现十年的成长,凸显时间的力量jvzquC41vx4de}{0eqs0496912>02=4XKFGUh]mX{XSe5WGmc9gb;sR392>167xjvor
1.央视推荐!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10部纪录片青春真实,不止是长大。 10.《村小的孩子》 讲述贫困地区一群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不得不跟老人一起生活的故事。孩子看完纪录片,会知道有父母陪伴有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自然会更加珍惜和热爱读书机会。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8:5>78h6355;94B75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