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魏**(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南
下载本文档
小班幼儿的国学故事教案一、基本信息1.教学对象:小班幼儿2.教学内容:《司马光砸缸》国学故事3.教学课时:1课时4.教学地点:幼儿园教室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一些简单的汉字,如“司”“光”“砸”“缸”等,提高幼儿的语言认读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讲述故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动画、图片、教师讲述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倾听和理解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提高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增强幼儿的表现力和自信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司马光聪明机智、勇敢果断的品质,培养幼儿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勇敢解决的意识。体会朋友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激发幼儿对国学故事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学习相关汉字,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故事。2.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优秀品质,并将其内化到幼儿的行为意识中。引导幼儿在小组讨论和表演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四、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动画、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2.讲述法: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培养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3.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合作交流能力。4.角色扮演法: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同时锻炼幼儿的表现力和自信心。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案例导入教师先给幼儿讲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今天在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大坑里,其他小朋友都很着急,有的在哭,有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办法,成功地把掉进坑里的小朋友救了出来。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这个聪明的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引出今天要讲的国学故事《司马光砸缸》。(二)新课讲授(20分钟)1.观看动画播放《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让幼儿完整地观看一遍,初步感受故事的内容和情节。观看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里都有谁呀?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回忆动画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2.图片讲解教师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逐一讲解。第一张图片:展示一群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耍,指着其中一个小朋友问幼儿:“这个小朋友是谁呀?他在做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细节,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二张图片:展示一个小朋友掉进缸里,其他小朋友惊慌失措的画面,问幼儿:“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小朋友们的表情怎么样?”让幼儿感受当时紧张的气氛。第三张图片:展示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缸的场景,问幼儿:“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幼儿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行为。第四张图片:展示被救出来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感激的表情,问幼儿:“最后怎么样了?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幼儿体会故事的圆满结局。在讲解图片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出故事中的汉字,如“司”“光”“砸”“缸”等,教师指着汉字,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其含义,并带领幼儿认读。例如,指着“司”字说:“这就是‘司’,司马光的‘司’,就像一个人张开嘴巴在发号施令,司马光就是这个聪明的发号施令救人的小朋友。”指着“光”字说:“这是‘光’,光明的‘光’,司马光给大家带来了光明,把小朋友救了出来。”以此类推,帮助幼儿认读和理解汉字。3.故事讲述教师结合图片,生动形象地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述过程中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讲完故事后,再次提问幼儿:“故事里都有谁?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他是怎么救出小朋友的?”引导幼儿回顾故事的关键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三)小组讨论(10分钟)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2.提出讨论问题:“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还有其他办法救小朋友吗?”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3.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幼儿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4.讨论结束后,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幼儿的想法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幼儿的积极思考和创新思维,同时引导幼儿认识到司马光砸缸是一种非常机智勇敢的做法。(四)角色扮演与表演(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邀请幼儿自愿选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司马光、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等。2.给幼儿分配好角色后,简单讲解表演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如要模仿角色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3.幼儿进行自由表演,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4.表演结束后,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肯定幼儿的精彩表现,如“你们表演得太棒了!把司马光的聪明勇敢和小朋友们的着急都表现出来了。”同时,引导其他幼儿进行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表演,为什么。通过评价,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对角色的认识。(五)课堂练习(5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故事场景图,如花园、水缸等,然后拿出一些写有故事中关键情节和人物的卡片,如“小朋友掉进缸里”“司马光砸缸”“救出小朋友”等。2.请幼儿分组,将卡片按照故事的顺序排列在黑板的场景图中,进行故事的简单复述。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整体把握和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对幼儿的排列和复述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给予鼓励和表扬。(六)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故事《司马光砸缸》的主要情节、人物特点以及学习的汉字等。2.再次强调司马光聪明机智、勇敢果断的品质,引导幼儿学习这种优秀品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勇敢面对。3.表扬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和表演等,激发幼儿继续学习国学故事的兴趣。六、教学内容分析《司马光砸缸》是一篇经典的国学故事,在幼儿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情节,为幼儿展现了一个智慧与勇气并存的故事场景。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包含了丰富的语言信息,有助于幼儿学习新的汉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故事中的对话和描述,幼儿可以接触到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词汇量,为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基础。在品德教育方面,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行为体现了他勇敢、机智、果断以及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这对于小班幼儿的品德培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够让幼儿在故事的熏陶下,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不慌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司马光砸缸》作为国学经典故事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幼儿能够初步接触和了解国学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七、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内容,认识了相关的汉字,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了故事,基本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幼儿通过观看动画、图片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锻炼了观察力、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现力等,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幼儿感受到了司马光的优秀品质,体会到了朋友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对国学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达成。2.问题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机智之处,理解起来不够深刻。这可能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限,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加生动形象、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进行讲解。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幼儿参与度不高,比较害羞或缺乏自信。这可能是因为小组氛围不够活跃,或者教师对这些幼儿的关注和引导不够。在今后的小组活动中,要更加注重营造积极的氛围,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发言,同时加强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和指导。在角色扮演和表演环节,虽然幼儿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但表演的情节和语言还比较简单,缺乏一定的创意和连贯性。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和练习,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表演内容。3.方法效果直观演示法、讲述法、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动画、图片等直观演示手段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了故事内容,讲述法清晰地传达了故事信息,讨论法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合作交流,角色扮演法增强了幼儿的表现力和对故事的理解,整体教学方法效果较好。然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例如,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提问、小游戏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提前给予幼儿更多的提示和引导,让表演更加顺利和精彩。4.学生反馈通过观察和与幼儿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幼儿对本节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尤其喜欢角色扮演和表演环节。幼儿们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演中也表现得十分投入和开心。部分幼儿表示通过学习这个故事,知道了遇到危险时要像司马光一样勇敢冷静。但也有幼儿提出希望以后能学习更多有趣的国学故事,这反映出幼儿对国学文化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国学内容。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于理解困难的幼儿,采用更简单易懂、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引导,如利用实物演示、情景模拟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加强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营造积极活跃的小组氛围。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幼儿,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