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国学经典中100句精彩绝伦的句子,每一句都是道尽人生百态(五)
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
近代国学属于宽泛的概念,它虽与经学密切相关,但价值取向有异,含义更广,涵盖经史子集各类传统学术。一般认为,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与“西学”相对而言。也有论者指出:“近代国学并非传统学术的简单延续,而是中国学术在近代西学影响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形态。”
——《刘子》
解释:人如果没有行动,做事是不能成功的;人如果没有诚信,也不会有建树。
——《刘子》
解释:虽有万人却离心离德,不如一百个人同心同力。
——《尹文子》
解释: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对治国治世没有好处。君子不讲这种道理;虽然有一定的办事才能,但对国事没有好处,君子不做这样的事情。
——《文始真经》
解释:能做好小事,然后才能做成大事;能积累小东西,然后才能做成大的东西。
——《文子》
解释:勇于表现刚强者易于送命,善于表现柔弱的反而能够生存。
——《文子》
解释:善游泳的人会被水淹死,善骑马的人会堕马而死,各因为他们的爱好和长处反而自招祸难。
——《黄帝四经》
解释:始于生育长养而终于肃杀,这是天地的自然规律。
——《黄帝四经》
解释:深刻体会四项准则,大可平定天下,小可安治一国。
——《抱朴子》
解释:身患多种疾病不能痊愈,又怎么能够长寿呢?
——《抱朴子》
解释:登山不因为遇到艰险就停止不前,就必然能登上高山峻岭。
——《列子》
解释:做大事的不做小事,要成就大事的不成就小事。
——《列子》
解释:发出的言辞美好,得到的回应就美好;发出的言辞丑恶,得到的回应就丑恶。
——《阴符经》
解释:自然界发生的生生死死现象,是自然界固有的运行规律。
——《阴符经》
解释:懂得并运用这个神奇规律之后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结果。不了解它之所以神奇的原因,就感觉它很神奇。
——《庄子》
解释: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庄子》
解释:灵巧的人多劳累,聪明的人多忧患,不用智巧的人无所求。
——《老子》
解释: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老子》
解释: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心经》
解释:没有了不明白的时候,就是到了没有不明白的尽头。以至于没有了老、死的时候就是没有了老、死的尽头。
——《心经》
解释:远离这个本末倒置的梦幻世界,最后达到寂灭的境界。
——《了凡四训》
解释:我们这样的血肉之躯,都有命数;那些仁义道德的生命,又怎么可能不感天动地呢?
——《了凡四训》
解释:穷困的人难以做些善事,却仍然坚持做善事,是非常可贵的。
——《无量寿经》
解释:三垢就是贪瞋痴,人之所以造罪造业。三垢消灭就是止恶。“欢喜踊跃”,这种欢喜,是佛性本身所具足的欢喜,而不是发财等等世间染污的情绪。
——《五灯会元》
解释:跑得快的马只要抽一鞭就能飞奔,爽快的人一句话就能敲定。
——《五灯会元》
解释:和忧愁的人谈论忧愁的事,彼此会更觉忧愁。
——《中说》
解释:自知的人是英才,自胜的人是雄才。
——《中说》
解释:富贵的人要看他施与什么,贫穷的人要看他拿取什么,通达的人要看爱好什么,窘困的人要看他做什么。
——《知言》
解释:自傲就一定招来危害,如同水太满了,一定会溢出来一样。
——《知言》
解释:要想修养身心,最重要的是减少个人欲念;在自己的行为方面,首先要做到恭敬待人和生活俭朴。
——《太平御览》
解释:自己聪明智慧,要保持愚笨的样子。
——《太平御览》
解释:比喻万众一心,团结起来就有无限大的力量。
——《艺文类聚》
解释:君子赠送给人一辆华美的车子,不如赠送给人美好的言语。
——《艺文类聚》
解释:德行要一点一点地培养,灾祸要从细小的地方产生。
——《鬼谷子》
解释:想要说服君主时就必须暗中揣度君主的心意,出谋划策时也必须顺应君主的意愿。
——《鬼谷子》
解释: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的万事万物,不探头出窗外便可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吕氏春秋》
解释:在水中能吞食船只的大鱼,一旦处于陆地上,还不如一只蝼蛄、蚂蚁的力量。
——《吕氏春秋》
解释:通过了解自己,可以了解他人;通过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过去。
——《墨子》
解释:一种善行没有内心的支持就不会长久,一种行为如果得不到自身的了解就无法树立。
——《墨子》
解释:爱戴和有利于别人的,天一定会降福于他。仇视和残害别人的,天一定会降祸于他。
——《淮南子》
解释:一个国家一旦到了不讲“仁义”,那即使大国也必亡无疑;人没有好的志向,即使勇敢,也一定会受到伤害。
——《淮南子》
解释:走一步棋,不足以显示一个人智慧;弹一下琴,不足以表达悲哀。
——《智囊》
解释:愚昧的人,偶尔也会表现出智慧来;倒是聪明的人常常因为谨守着某些原则而考虑太多,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智囊》
解释:能把智慧之明用于天下国家的大事上,这便是智慧最高的善用了。
——《格言联璧》
解释:有才能而性情舒缓的人一定是大人才;有智慧而心气平和的人方称之大智慧。
——《格言联璧》
解释:办事,不能做尽;说话,不能说尽;势力,不能倚尽;幸福,不能享尽。
——《梦溪笔谈》
解释:这里是人最终的归宿,是鬼藏身的地方。
——《梦溪笔谈》
解释: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像一个球体。这是怎么知道的呢?用月亮的盈亏便可以验证。
——《朱子家训》
解释: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朱子家训》
解释:祖宗即使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
——《颜氏家训》
解释: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
——《颜氏家训》
解释: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
——《论衡》
——《论衡》
解释:人有优点,也必有缺点;人的技能有巧的一面,也必然有笨拙的一面。
——《夜航船》
解释:用绳子去锯木头,也可以锯断;水不停地往下滴,也可以滴穿石头。
——《名贤集》
解释:喝酒遇到了知己千杯都觉得少了,说话遇到了不投机的人半句话也不想说。
——《陶俺梦忆》
解释:林下洒漏的月光,淅淅疏疏如同残雪一般。
——《容斋随笔》
解释:虫子和鸟儿的智慧,尚可以自保,但怎样才能够抵抗住不仁之人呢?
——《容斋随笔》
解释:把真的作为假的,把假的当做真的,都是虚妄的事情。
——《公孙龙子》
解释:物的属性并不是世界上独立存在的东西,而物却是世界上客观实在的东西。
——《公孙龙子》
解释:世界上之所以没有独立存在的物的属性,是因为物有各自的名称,而物 的名称并不反映物的具体属性。
——《黄帝内经》
解释: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
——《黄帝内经》
解释:沉溺一时的快乐,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年过半百就衰老了。
——《韩非子》
解释:有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参与谋划大事,只忠主子不忠国家的人不可让他掌管法制。
——《韩非子》
解释: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发去寻找其间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细察难以知晓的毛病。
——《管子》
解释:君主对发生在堂上、堂下、门廷之内的事都不知道,则虽是近处,却比百里、千里、万里之外更远。
——《管子》
解释:为人一定是先知晓了礼数,而后知道恭敬他人,而后礼让尊重他人。
——《商君书》
解释:凡仁爱的人把爱护、便利别人作为自己的事务,而贤能的人把推举别人作为自己的原则。
——《商君书》
解释:圣明的人不必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必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
——《慎子》
解释:家有万贯,远亲也要攀附过来;家贫如洗,兄弟也会相互背离。并不是不能够相亲相爱,而是利益冲突不足以相互包容。
——《慎子》
解释:凡是为公众确立的共同规范,都是排斥只适合少数私人的规范的。
——《扬子法言》
解释:自愿甘于后的人,人们反而会让他在前面;自愿处于下位的人,人们反而会让他占据高位。
——《扬子法言》
——《邓析子》
解释:不进步就要后退,不欢喜就有忧愁,没有得到就是失去,这是世间的常态。
——《邓析子》
解释:聪明人不因自己的短处,妒忌别人的长处;不因自己笨拙,而憎恨别人的精巧。
——《三十六计》
解释: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上前攻打,趁机切断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其陷入绝境。
——《三十六计》
解释:趁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此时虚弱且没有核心领导的弱点。
——《孙子兵法》
解释: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制造不可被敌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
——《孙子兵法》
解释: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如同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依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可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孙膑兵法》
解释:赏赐是提高士气,使得军兵会死忘生作战的办法;处罚是严明军纪,让军兵对上畏服的手段。
——《孙膑兵法》
解释: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任何一个没有占优势,即使打了胜仗,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
——《菜根谭》
解释:若每句话都顺耳,每件事都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埋在剧毒之中了。
——《菜根谭》
解释:处理世事不懂得该退却时就退却的道理,就像飞蛾扑火、公羊顶墙那样,怎么能得到安宁快乐?
——《增广贤文》
解释: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增广贤文》
解释:今天有酒就今天喝醉,那管他明天的忧愁。
——《荀子》
解释:机智而又遵守法度,就一定能做得恰到好处;勇敢而又善于跟别人合作,就一定能胜利;学识渊博而又谦虚,就一定会有德才。
——《荀子》
解释:大凡在各种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非常敬业,把事情认真对待的;那些失败的,一定是因为怠慢了。
——《小窗幽记》
解释: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将最难以放下心怀的事放下,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路。
——《小窗幽记》
解释: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围炉夜话》
解释:一个人的言语如果虚伪不实,那么,无论他在人品或是心性上表现得多崇高,一样令人怀疑。
——《围炉夜话》
解释:对于世间种种事情不必样样都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一定要对古人的心意彻底了解而心领神会。
——《传习录》
解释:真知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不实践就不能称为真知。
——《传习录》
解释:谦虚是一切善事的基础,骄傲是一切恶事的根源。
——《幼学琼林》
解释: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幼学琼林》
解释: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国语》
解释:要想别人爱护自己,必须先爱护别人;要想别人顺从自己,必须先顺从别人。
——《国语》
解释:狐狸实在多疑,刚把东西埋起来,又把它掘出来看看,到最后也没藏好。
——《尚书》
解释:只有天地能哺育出世态万物,但只有人是世间万物中具灵气之体!
——《尚书》
解释:母鸡没有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鸡在早晨啼叫,这个人家就会衰落。
——《礼记》
解释: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
——《礼记》
解释: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辨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