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五一小长假终于来了!
今年的假期,毫不意外地“居家”过。小编整理了四部大语文类的动画片,五一期间带孩子一起看看吧!
大语文时代,如何帮助孩子提升综合素养,适应部编版语文教育的要求,打好基础顺利“接轨”成了许多家长的焦虑点。
大语文中,许多历史、人文、文学等等知识点,喜欢它的人不管多晦涩都能学得津津有味。但是对于很多毫无兴趣的大人来说,可能都觉得枯燥、提不起兴趣,更别说小孩子了。
而动画恰恰是最适合作为初始阶段“刷好感”的神器,只要筛选得当,都是很好的启蒙+学习素材。
今天小爱给大家推荐的动画片,有古诗类、历史类、名人典故类,每集都在5-15 分钟左右,画风各有特色,把生涩的语文知识用有趣的动画表现出来,小朋友看个动画就能顺便把语文也学了。
01.《中国唱诗班》
被誉为“国漫之光”的《中国唱诗班》是一部中国风的系列动画。
每半年才更新一次,豆瓣评分9.4,B站评分9.8,观看总量数亿次,目前才更新了六集,分别是《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咏梅》。
虽然动画每集时长不等,但在与历史的巧妙碰撞下,诗词“活”了起来。
《元日》中,用一个孩子的视角,穿越到400多前的嘉靖年间春节。
街市上人头攒动,府邸里爆竹声声,孩子们在玩耍,大人们在忙碌着新年的吃喝用度,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迎接着新一年的到来。
《相思》以寄寓相思情的“红豆”为线索,牵出了出生名门贵族的六娘和寒门学子初桐从小情投意合却无奈身份差距悬殊而无法相守的凄美爱情故事。
《游子吟》由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而动画则取材自清代史学家王鸣盛。
王鸣盛自幼家境贫寒,连参加人生第一次大考时,都只能穿破破烂烂的棉袄。考试前一晚,他梦见一台巨大的织布机正实现着他的愿望,没想到第二天醒来时,他发现母亲真的连夜给他做了一件新棉袄。母亲手指残破,却将“一针一线”的母爱织进棉袄里。
《饮湖上初晴后雨》里是大才子娄坚面对着落榜的失意故事。在和友人泛舟时,娄坚郁郁寡欢。这时,船上的一位姑娘点醒了他:历代状元进士数不胜数,又有几个能被后人记住?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故事里的人开解了娄坚,也宽慰了屏幕前的每一个失意者。
无论爱情、亲情,还是人生志趣、家国情怀......《中国唱诗班》都会牢牢把握住那些最朴素的情感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一个场景,甚至一个物件,都能抽丝剥茧,窥见主创对待作品的谨慎。
比如《咏梅》中贯穿全集的梅树,就颇有讲究。导演彭擎政说,他们反复斟酌,试过很多种梅竹的组合,但都觉得流于平庸,直到终于在万梅丛中发现了一种叫做“垂枝梅”的梅树。
它有梅不惧凌寒的品性,又像女子飘逸的秀发,极为灵动婀娜,“顿时就觉得非她莫属了”。
除了参考实物实景之外,动画中还暗藏了不少古代名画。比如说周颢外出游历时,在西湖见到的柳浪闻莺、曲院风荷,都取景于真实的古画。
动画中还有很多值得咀嚼回味的细节,让人不禁一帧一帧地去看去挖掘解读,追溯历史。孩子们在观看的同时不仅能熟悉诗词,还能了解历史,一点都不比迪士尼动画逊色!
在线观看地址
02.《唐诗故事》
这套《唐诗故事》一共26集,每集8分半钟,从一百多位诗人的一千多首诗中选取了最具代表的26首进行创作,有好多都是小学初中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
这部动画片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古朴的国画画风,水墨的写意、工笔的白描、淡彩的技法,无一不体现出纯正的东方审美,而其中有三集还得过国家级的优秀动画片奖呢!
其次是故事的编排,从古人的生活和思想切入,很有代入感。
每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都不是照本宣科的罗列介绍,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剧情,拉进孩子和古诗的距离。这是我们在学习唐诗时的一个重要能力,即进入古人的思维情态里去。在这方面这部动画片可以带给孩子比较好的帮助。
比如第七集《出塞》,诗人王昌龄去西域时路过李广的陵墓,和朋友一起回忆了飞将军李广击败匈奴的故事,希望当朝也能有这样的将军保卫边疆。最后的画面是一轮明月和一座城门,前方还有骑马远去的行人,和《出塞》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对应,再加上前面的故事就是说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孩子想着这个故事和画面,故事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了,而且因为理解了诗的背景和前因后果,孩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有时候一首诗里只描画了一个场景,很多孩子很难将画面和故事的内容联系起来,但是动画片却能把这个场景的前因后果都展示出来,把一幅插图扩展成一个连续的故事,孩子看了能更加理解唐诗创作的背景。
比如《锄禾》这首诗,这首劝诫我们节约粮食的诗,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如何让孩子真正理解呢?
一个农户家里,大家正在吃饭。孩子吃完放下手里的碗,可碗里还残留好多粒米饭,爷爷让孩子不要浪费粮食,可是孩子怎么说都不肯吃。
正好春耕的时候,种地除草时爷爷耐心教导孙子爱惜禾苗,让孩子意识到禾苗对农家的重要,于是与爸爸爷爷一起在田中留下了辛勤的汗水。
这样一天下来,吃早饭时孙子的碗里剩了好多饭粒,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他就自觉的把碗里的米粒都吃干净了,因为他已经知道“粒粒皆辛苦”。
由此看来,优秀的动画片,不仅能让孩子学会唐诗,理解其背后的故事,还能让他们知道一些国画小知识,其中还有一些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涉及,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在线观看地址
03.《阿长与<山海经>》
这部动画短片改编自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当中鲁迅回忆了他儿时家中的保姆长妈妈寻购插图版《山海经》,并赠给他的故事,充满了鲁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长妈妈的感激尊敬之情。
本片对原作进行了改动,突出了长妈妈对鲁迅的关爱和爱念叨的性格,增加了鲁迅和《山海经》的神奇经历。
水墨的灵动线条和着色,配上笛、箫、古琴、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配以绍兴口音的台词,营造出神秘而宁静的故事氛围,让这个故事更加“原汁原味”。
原著里,阿长给“我”带来了“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即便刻印粗糙,“我”还是视若珍宝。动画里改动了这个情节,先是学堂里的先生撕毁了“我”的《山海经》,再有阿长帮“我”补画《山海经》,还增加了《山海经》里的各路精怪现身的幻象,比较出彩。
看见“我”心爱的《山海经》被先生撕毁了,阿长就去向先生讨来,细细地修补。
阿长对“我”的关心,让小爱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祖辈对孩子的爱,多数是没有什么条件的,不管学习、不管作息,只想给你好吃的、好玩的。这种“溺爱”,回想起来,是别样的幸福呢!
在线观看地址
04.《餐桌上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义庆所编著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中涉及了很多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这部动画短片就是以餐桌美食为切入点,通过古代人爱吃的一些代表性美食,给孩子们讲述了与之相关的文人趣事和历史典故的由来,让他们换一种角度去认识历史,感受古人的思维和生活态度。
目前已播出两季24集,每集只有3分钟。由漫无表情工作室制作,片中大量搞笑且接地气的语言,绝对会让孩子捧腹大笑。
孩子们在观看美食和礼仪介绍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小知识”。例如,魏晋时期男子爱比美,也流行化妆擦粉,更有故意让人在夏天吃热面促使他“脱妆”的事。
还有第一季第二集中,西晋文学家张翰为了美味的鲈鱼脍而辞官回乡的故事。
这一集讲到古代人非常爱吃鱼,尤其是生鱼片。这里旁白说到:“生鱼片,脍,味道鲜美。”这个“脍”字就是细鱼肉的意思。
但古代运输不方便,只有生活在江南才方便享用美味。但政治中心又大多都在北方,要想随时享用美味,可能就要在工作和美食之间取舍。
而张翰为了吃上家乡的美味鲈鱼脍,选择了辞职。他感慨,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过得舒服,吃得痛快,不能被官位牵绊离家千里求功名。于是他就真的回乡去了。
不过随后不久,就发生了动乱,回乡的张翰反而因此躲过一劫,大家都说他有远见。
最后一幕就是张翰泛舟河上,吃着美味的鱼肉,饮酒作诗。诗句“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就出自他的《杂诗》。
很多古人作诗也经常会引用张翰与鲈鱼的典故,熟知了这些典故,用典的诗词也就很容易读懂,看见鲈鱼与张翰,大概就知道作者表达的心情与回乡有关。多了解典故,古文和诗词的阅读理解就是信手拈来的事儿了。
在线观看地址
大语文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死记硬背就能学好,而是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耳濡目染,帮助孩子理解、记忆,这样才会印象深刻!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