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带孩子学习、背诵国学的第四个好处就是:培养多一门兴趣。
我们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沉迷电视、网络、手机和游戏,却很少去反思:
在孩子小时候,自己有没有主动、有意地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和成长?
有没主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精神食粮,孩子也是如此。只不过孩子不懂表达。
因为电视、手机是孩子身边最近的获得精神食粮的媒介,所以孩子接触到电视、手机后就会很容易上瘾。
最好的方法,是从小有意识地帮孩子多发展几样兴趣,带孩子接触丰富的事物。包括带孩子朗诵经典,从小学会欣赏、体会文字和语言之美。
这样长大后才不会因为兴趣的匮乏,而一味地沉浸在游戏、网络世界中,甚至染上恶习:如赌博、迷恋主播给主播打赏等。
05
人的兴趣,包括休闲、娱乐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没有多大价值,仅仅只是供人们当时放松和消遣的娱乐。过后就过了,也不会对人产生长远的影响。
前者,包括读书,运动,学乐器等。这些能陶冶身心,增长一个人的才智。长期坚持下去对人大有裨益。
而后者,则是看电视、玩游戏、玩手机、打麻将等消遣式娱乐。这些所能获得的仅仅只是当时的刺激和快乐,过后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更不要说可以令人成长、发展了。
所以仔细想想,虽然两者都能让人快乐和放松,但两者所带来价值和影响却不能相提并论。
如:
读十年书,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
同样,看十年电视,又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
跑十年步,玩十年游戏或手机,又会带来什么?
想清楚这个问题,就明白不同的兴趣和消遣娱乐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而不好、无益,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的兴趣,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颓废,消磨一个人的锐气和进取心、上进心。让人安于眼前的享乐。
06
就是:一位花贩这样说过,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
作者说:我们看人也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了。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没有什么理想抱负。很大程度上,这个孩子也废了。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应把好孩子的兴趣关。带孩子多点接触丰富、有益的精神食粮。
07
这些诗词中藏着各种各样的道理和人生哲学,带孩子把这些诗词包括国学经典背下来,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培养出有抱负、有志向的孩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天生我材必有用”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人年少时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不外乎两个:一个是立志,一个是求学。
这些国学经典,除了前面所说的能给人带来对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的欣赏外,也很大部分向人们讲了立志、学习的重要性,包括学习态度、如何学习。
带孩子从小熟读、背诵这些国学经典,就是把这些思想传递到孩子的脑袋中,从而在这些文字、语言的潜移默化下也成为一个有志向、有上进心、有抱负的人,而不是一个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
08
就如写出许多深受大众喜欢的歌词,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词曲家黄霑,他的很多经典歌词都来自于他深厚的中文功底:他港大中文系毕业。
在他的歌词中,处处显现、流畅出汉语文字的魅力甚至魄力:既有体现家国情怀的荡气回肠,也有情侣之间的浓情蜜意……在这些歌词中,可以看到黄霑不仅具有非常强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而且还有深厚的古文功底。
所以通晓国学经典,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提高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能力。
而且孩子长期读、背这些国学经典,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在这过程中也相应地培养出记忆力。
所以从小就带孩子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说是一个对孩子大有裨益的教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