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古人们也玩抖音,那么李白一定是旅游博主中的流量网红,狂放不羁又才华横溢的金圣叹毫无疑问是文学批评界的kol。而若要论毒舌,那么非网罗古今名言的《增广贤文》莫属。
这本集合众多经史子集、诗词曲赋及各类文学大佬的文学bot可以说是top中的top,吐槽届的王者,人间的行走指南。
相信你的日常(怨种)生活中一定遇到过各种难以释怀的时刻:
当你被奇葩气得七窍升天错失反击最佳时机,事后只能上“吵架没有发挥好”小组捶胸顿足;
当你被没素质的人插队,前一秒想怒怼对方,后一秒又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莫生气”而强忍怒气值暗自跺脚;
当你升职加薪后之前看轻你的人却开始上赶着巴结你;
当你辛苦熬夜做好的方案被同事抢走功劳而气得想吐血;
当你觉得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开始想要放弃;
当你明白,生活中的倒霉事总是祸不单行,人生不过就是稳定地起起落落落落落时……
恭喜你,你已经打开通往《增广贤文》的大门了,是时候展现它真正的技术了(手动狗头
如果说诗词歌赋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那么讲述处世之道的格言谚语则是于平淡处浓缩而成的人生哲学。
古圣先贤名言固然醍醐灌顶,但平淡朴实(人间清醒)的人生格言(毒舌吐槽)却更能让人在身处逆境时有直面人生、破釜沉舟的勇气。
《增广贤文》以冷峻的目光洞察人生百态,更以一针见血的警世之言探寻人性幽微
如果古人也写人生鸡汤的话,那么《增广贤文》就是悲观社畜在看透世事无常后写下的“毒舌语录”,尽管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不妨碍他们以冷峻的目光审视人生:
当你寒微之时“贫居闹市无人问”,一夜暴富后却“富在深山有远亲”;
与人交往时,我们要警醒自己“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更要记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面对世事多变、人心难测,我们总提醒自己“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更需知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道理;
在成功学盛行的当下,须知“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更要明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尽显儒家中庸之道,“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则彰显法家铁腕……
《增广贤文》抛弃传统的儒家“性善论”思维,以荀子的“性恶论”角度切入,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有其可以自洽的内在逻辑。在写尽人生哲理的同时,也直面人性的弱点,内容深刻且实用。
尽管人生百态,人性幽微亦难以探寻,但有些真理和希望的火种仍需要播种在人们的心头,在适当的时机才能更好地生根发芽。
《增广贤文》是艰难人生的“写真集”,也是乐观向上的“安慰剂”。尽管文字冷峻淡漠,但字里行间,仍旧透露着对人性的关怀
关于友谊,它说人与人之间应当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坚定与理解;
关于做人,它说应保持“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的正直与淡定;
关于自省,它说“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关于金玉良言,它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落寞失意时如何自处,深陷困境时如何奋起,待人接物时如何从容大方,都浓缩在这短短的方寸之间。
伪装成书的人生指南,口袋里的精神书单
《红楼梦》第五回中有一对联,上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短短的几字写尽了复杂的人生况味,也是曹公跌宕人生中领悟到的处世哲学。
在中国封建社会,人们在进行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时,通常以“三纲五常”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尽管一些“君为臣纲”“三六九等”的腐朽文化早已被如今的社会所淘汰摒弃,但大浪淘沙,千百年来,那些经过无数劳动人民们筛选、践行的朴素道德观与为人处世之道却能被广泛地认可并流传下来。
如同曹公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能一针见血地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分辨是非,对万事万物洞若观火,就必须对世事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人生的见解无法从抽象的知识概念中直接提取,必得经过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及实践中去发现规律并以此为准则在生活中践行。
然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短短几十年,如何以最快的时间、最好的方式尽快掌握万事变化的规律,了解人性的真相,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更好地接近成功,如何得当地待人接物,如何厘清庞杂的人际关系、如何看待变化莫测的命运安排、如何更好地把握机会不断学习读书,都是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集合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人生哲学及处世之道的《增广贤文》便应运而生。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及文献佳句编选而成,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尽管内容广泛,语言朴实却寓意深刻,像一位沧桑老人倾囊相授的谆谆教诲,简明生动又通俗易懂。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俯下身牵着你的手拨开云雾、带你走向光明的坚定之手。
当你深陷困境时,它会温暖地指引你前进。
当你骄傲时,它教你谦逊坚定。
当你拔剑四顾、踌躇不前时,它带你厘清思绪坚定目标。
短短语句,小小格言,却像一份伪装成书的人生指南。这本中国人的人生之书,就像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你遇到任何问题时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通读全文,你会发现,自己虽然并未系统看过,却时时都在翻阅此书。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有些书却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做到了“无书胜有书”。阅读时的独立精神尽管重要,但不以书的形式而存在的知识,生命却更长久。
写给孩子的人生之书
《战国策》名篇《触龙说赵太后》中提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短短一句却写尽了为人父母的不易。只要有了孩子,父母就免不了为孩子的未来和前途打算。
人生短短数十载,如何能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倾囊相授,是每个父母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增广贤文》作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历经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渐成规模,成为一部极有影响力的蒙学读本。其中《增广》部分多以揭露社会现象来拓展儿童对社会的认识,而《贤文》部分则多摘录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及文人杂记等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可以说是中国历代文学精华集锦。涵盖儒释道,遍及千万家。
尽管作者与成书年代无法考证,但其洞察社会人生的犀利目光与立意深远的人生智慧却不受时空的限制,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借助文字向我们传递毕生的人生哲学。
《增广贤文》不仅是成人的“人间操作指南”,更是儿童的“人生启蒙书单”。作为传统的儿童启蒙读书,甚至有“读了《幼学》走天下,读了《增广》会说话”的美称。
作为写给孩子的人生之书,本书不仅能教授他们为人处世之道,更能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大语文时代”与“双减”并行的当下,课外补习显然已无法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吸收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已然成为当下家长们心中的关注的焦点。
在人生的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亲子共读《增广贤文》,不仅能在接受古圣先贤的熏陶,更能在寓教于乐间感受文化经典的魅力。
《增广贤文》表面上看似杂乱无章,书中实际上有许多的内在逻辑。
从内容上来看,一谈人际关系,二谈如何处世,三谈命运,四谈读书。
语言精辟、虽通俗易懂却含义深刻。
音韵和谐,更是朗朗上口,过目成诵。
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及风物典故,诸子言论并诗词歌赋,名家荟萃、博采众长,作为古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及居安思危的生存智慧,可以说是谆谆教诲,字字珠玑。
是孩子课外古文拓展、培养良好语感的好帮手,同时也能提高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积累课外知识。在大语文时代,有这样一本好书在手可谓是事半功倍。
关于读书,它说“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关于珍惜时间,它说“少时不努力,老来徒伤悲”“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关于与人为善,它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关于亲邻关系,它说“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关于家庭教育,它说“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
关于知足,它说“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国学启蒙,从此生发,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从现在开始,让孩子们诵读中华经典,争做博学少年。
在有限的维度内,给孩子无限的教育。
历经百年的高情商教程,一句便可封神
如果要提名古书中的“金句大王”,那么《增广贤文》敢称第一,无书敢称第二。
作为古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与劝善治学名言集锦,《增广贤文》中随处可见醍醐灌顶的人生金句,随口一句便可封神。
这不仅归功于它背后庞大的作家群体,更归功于它隽永的语言、深邃的智慧。这些看似简单寓意却深的警世恒言,寥寥几句便发人深省。读一本历经百年的高情商书籍,抵得上看一百节哈佛情商课。
随着《典籍里的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国学热”居高不下的现代,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但是国学大部头太多,文辞聱牙诘屈、晦涩难懂,使许多原本对国学抱有兴趣的读者望而却步。
而《增广贤文》刚好切中人们的刚需,既文辞简单又通俗易懂,博采众长又触手可及,贴近生活又细致熨帖。不仅是古人说话之道集锦,同时也是人情世故一本通。所谓不谈无聊话,多读有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