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苹果、安卓)
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鸿蒙)
建议使用浏览器扫码下载
扫码查看
川观新闻
全文播报
编者按
当前,AI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引发了一系列的AI焦虑。对文艺行业而言,AI技术究竟是“狼”还是“浪”?应该如何客观看待AI?AI与艺术结合将带来哪些新实践与新思路?又会引发哪些新问题与新可能?5月28日,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联合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现代艺术》杂志社等,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举办了“AI艺术冲击力与艺术的新可能”交流会。来自1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方式,聚焦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对AI赋能未来艺术可能性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等,展开多领域、多维度、多层次的讨论。会议提出,要有包容宽容之心,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AI,也要关注AI的伦理问题,更要坚定信心,努力创作出兼具人文情感与智能创新的文艺作品。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版和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特刊发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陈鹏
AI工具速度快、成本低且画质精美,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它是否会替代人类?是否会造成艺术的消亡?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对AI的应用体验,谈谈我对AI的理解和看法。
对绘画和设计行业的影响
首先谈谈AI在绘画和设计方面的优势:
一是可以提升绘画和设计的生产力。
AI快速高效的创意生成,可以压缩生产时间,带来效率的提升。在提升绘画和设计行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能推动美术产业的发展,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是可以改变行业人员的工作方式。
在关键词的准确描述下,AI可以在构图、色彩、气氛方面快速生成色彩和构成参考的草图,给创作者提供一些灵感,让插画师、设计师基于草图再去绘图,这样能直接省去前期试配色与效果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三是可以批量化生产画质精美的图像。
AI批量生成图像的优势,必将对绘画和设计产业带来巨大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更加廉价、更快速地推陈出新的方式,更容易将文娱产品以概念包装的新商品形式卖出溢价。不仅如此,商业应用更快速地消耗艺术风格,市场被“好看”打动的阈值也会越来越高,导致新的风格会更加层出不穷,而能开创新风格的艺术家将更具备商业价值。
四是可以预见的巨大商业价值。
纵观每次新技术浪潮,只要是以提升生产力为目的的创新,都隐含着巨大的商机,其商业价值更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得以实现,AI绘画也不例外。目前,能得到市场认可的AI绘画和以AI辅佐创意的设计作品,已经开始以付费方式交易。可以预见的是,未来AI应用一定会呈指数级别增长,并按种类、行业越来越细分。
陈鹏在交流会上发言。喻茂 何涛/摄影
接下来,我们再谈AI人工智能的局限性。AI本质上是依仗着人类极广的数据库,建立在人类过往图像信息上的解构和重组,这导致AI对事物没有办法做到真正意义的理解,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表达欲,很难精准领会和“重现”人的脑内所想。所以,当遇到一些细致的、针对性强的需求,就算训练图喂够,也难以模仿小众风格。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AI没法根据定制化需求进行生产。
比如,我输入关键词去生成一个旗袍美女,但我只能基于我输入的关键词指令,在生成的画面中挑选一个与想象最为接近的素材。由于数据库中关于中国人、中国传统服饰素材储备有限,导致AI无法精准地表现旗袍美女,无法定制化地去创作和修改迭代,以达到100%的构思意图满足客户所需。这对插画师或设计师而言,很难将产品价值变现。
最让人头痛的是,AI模型设计算法无规律可循,即使输入相同的关键词和采用同样的参考图,AI生成的图片也不会是相同的,其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让AI每次生成变幻莫测,在实用性和应用性方面并不如期望的那样美好。
二是AI生成的绘画缺少逻辑性。
AI生成的绘画和设计丰富的细节,炫酷的色彩,灵动的笔触,的确非常具备视觉冲击力。但你会发现,丰富的细节只是非常随机生成的,搞不清楚画面中的元素有何意义,它的设计思路跟你提供的关键词之间没有多少关联。
最后会发现,AI并不擅长逻辑,只擅长美感。逻辑性是设计师能发挥才智的地方,AI并不能真正将设计师用现实中各行各业的知识赋予幻想作品的合理性得到完美体现。
三是AI最终效果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由于AI出图不像人一样作图受认知的影响,也不需要逻辑,生成的图会有拼凑过重感,“AI有个缺点就是一看就是AI。”生成画面的质量,也与使用者对AI软件的熟悉应用度有关,只有个别熟练的AI艺术家,能生成无明显拼凑感的画。
因此,说AI正在干掉绘画师,“统治”绘画行业,还为时过早。
到目前为止,AI主要是运用于一些工作相对简单且重复度高的领域。绘画行业凝结着画师的思想和情感,一幅真正好的手工绘制作品,往往是经过长期思考、沉淀和打磨的结果。所以,AI可以绘画,但它现在还远远无法取代个人进行关于绘画的艺术和思想表达。
担心AI绘画造成艺术消亡,纯粹是杞人忧天。
另一方面,AI绘画源于不断的深度学习,通过各种数据不断“投喂”,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容易衍生出版权争议。
综合以上因素看,AI绘画现在还远远不具备取代人类绘画的条件,也远远无法产出那种堪称艺术结晶的伟大作品。
AI对摄影的影响
关于AI是否会取代摄影师和摄影记者,这让很多同行产生深度焦虑。为此,我们先要弄清楚一个常识:摄影成就的高低,在摄影之外。摄影不等同于记录,是需要参与、塑造的。
除此之外,纪实摄影,策划立项、选人、沟通、长期拍摄、协调现场、处理突发情况、选片、编辑组照,这些是AI根本没有办法包办的细节。
我们从摄影常见的几种模式来看:
人像摄影:构思、选景、布景、布光、服化道、沟通、情绪引导、动作指导、选片、后期,AI显然无法包办。
产品摄影:沟通、体验、策划、布景、布光、合成,AI依然无能为力。
风光、生态摄影:就更别说了,仅是严苛的自然环境与极高的应变能力要求,AI就没戏。
人文摄影:AI很难理解人文,最终还是要靠人工海量筛选得到有效输出。
大部分摄影师和摄影记者并不是快门工,他们更像是导演,甚至比导演把控得更为全面。这种具有高度统合能力的职业,是AI与机械很难替代的(小部分可替代的是证件照、标准化产品图、室内写真这类,AI是有可能实现替代的)。
不过,虚拟世界里的风光或幻想摄影,AI确实可能做到超越大多数人类。AI对虚拟世界的训练,人类只要提供足够丰沛的3D数字素材,AI完全可以生成地貌,再置景、布光,再进行拍摄,效率比人类高多了。
AI生成图片的版权问题
AI作画的底层逻辑是模仿,并不具有创作能力。AI绘画是基于大数据库下将别人的作品进行参考、拼接,而这些作品往往是在无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绘画风格的形成,往往需要画师多年的技术磨练,AI却能瞬间学习,快速输出,挤压了普通画师的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AI画师、AI艺术家井喷式涌现,推动AI绘画演变出诸多变现模式。AI画作不仅成为商品,生成画作的关键词也被拿来售卖,更有AI绘画的线上教学课程现身市场,以培训AI插画师为名,传授“驯化AI”经验。
如今市面上的多款AI绘画软件,其作品著作权还处于模棱两可的灰色状态,一旦发生侵权纠纷,由谁承担还缺乏法律依据。关于AI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上的作品问题,各地各行业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其不构成作品,但赋予软件使用者对该成果享有一定的权利;有的认为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其作者是AI程序的使用者。
对业内的各种争议,目前还没有有影响力的判决出来对AI创作的作品作出明确决断。那么,AI作品虽然由程序生产,但仍存在侵权的可能,涉及到侵权的问题。如果AI作品构成侵权,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相应责任。
综合以上因素来看,AI绘画要真正取代人类绘画和摄影的条件,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但它作为科技发展衍生的新事物,我们不妨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一方面,AI绘画还远谈不上颠覆性的改造,它目前只能进行一些初级绘画的工作;另一方面,即便人类绘画被AI取代,在造成绘画师失业的同时,也会有新岗位被创造出来。
作者简介
陈鹏,四川日报全媒视觉中心图片编辑。
如需转载,请私信小编,或致电:028-86968693 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