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珠笔作画!长春15名高中生1:1临摹《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画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要想1:1比例临摹,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在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15名学生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临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这幅作品,是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的15名学生,用一周时间完成临摹的《清明上河图》。据了解,这是学校伯虎画社的“首秀”,更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硕果。
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美术教师 段英子:
首先我们学校特别支持教师探索特色育人之路,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建了这个伯虎画社,希望通过一个创新的方式来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清明上河图》这个作品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作,通过临摹这样的方式,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可触可感,进行传承。
据了解,整幅作品完全按照原画比例绘制,参与临摹的都是学校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临摹开始前,段英子试验了很多绘画工具,最终选定学生最为熟悉的圆珠笔作为临摹工具。
此外,为了方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段英子也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将画室随时开放。虽然有些学生没有绘画功底,但是看着不断“提质增速”的作品,学生们团结一致,信心百倍。
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学生 张永轩:
虽然我从没有学过画画,但是我觉得画画对我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我可以从画画中得到丰富的知识,愿意把这个爱好走得越来越远。
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学生 张楚莹:
通过这次绘画使我贴近了和古人的距离,就仿佛置身于画中那些街道和人声鼎沸的那种场景,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也希望可以影响到更多的青少年和小朋友们,投身到文化建设中去。
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学生 周柏乐:
非常地震撼,我们走进了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到了古人画这幅画时他们的心境是怎样的,也对自己画画的技巧有一定的帮助。
在临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时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大体轮廓,等待勾勒细节时,一名学生用错了笔,导致画纸出现了大块的模糊,这也意味着他负责的那部分内容作废了,不得不从头画起。段英子担心学生们会泄气,正准备鼓励大家迎难而上时,就看到其他学生纷纷放下手中的笔,与那名学生一起重画。第二天晚上,重新来过的作品就完成了。
段英子表示,孩子们在其中所表现出的互帮互助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远远超出了临摹初期设置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段英子还会带着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感受国画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