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美术学习,是一场探索美的漫长旅程,在这条道路上,诸多名言犹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与无尽的力量。
米开朗基罗曾言:“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此语深刻地道出了美术创作的核心本质。在美术学习的初期,许多人往往过于专注于手部绘画技巧的锤炼,拼命地练习线条的流畅、色彩的调配,却忽略了创作前的思考与构思。事实上,大脑犹如艺术的指挥中心,它决定了作品的主题、风格与情感表达。
例如,在创作一幅历史主题绘画时,画家需先运用大脑深入研究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与事件情节,构建出画面的整体框架与故事脉络,而后才是通过手部技巧将脑海中的构想转化为视觉形象。若缺乏前期的思考,即便拥有再娴熟的技巧,作品也可能只是空洞的形式堆砌,缺乏灵魂与深度。这启示着美术学习者,在练习绘画基本功的同时,务必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多读、多看、多思考,提升自己的艺术构思水平。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躁的这句名言,精准地阐述了美术创作与自然及内心感悟的紧密关联。大自然是美术创作的无穷源泉,山川的雄伟、河流的奔腾、花草的娇艳,皆可成为绘画的素材与灵感来源。画家需走出画室,用心观察自然万物的形态、色彩、光影变化,捕捉瞬间的美与灵动。然而,单纯地模仿自然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在内心深处对这些观察进行感悟与提炼。
比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并非仅仅是对向日葵外貌的简单描绘,而是他内心对生命炽热情感的倾注与表达。他在观察向日葵的生长姿态、色彩变化时,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渴望融入其中,使每一朵向日葵都仿佛拥有了灵魂与情感。美术学习者应学会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并将内心的感悟与自然之美相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与内涵的作品。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以及“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两句话深刻地强调了审美观察在美术学习中的关键意义。在日常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晨曦中的一缕阳光、街头巷尾的市井百态、古老建筑的斑驳墙壁,皆蕴含着独特的美。
然而,大多数人因缺乏审美意识与观察训练,对这些美视而不见。美术学习者则需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对细节的敏锐感知。以莫奈为例,他在不同的时间与气候条件下观察同一座鲁昂大教堂,发现了教堂在光影变幻中呈现出的丰富色彩与独特质感,从而创作出一系列震撼人心的《鲁昂大教堂》组画。这就要求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要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从平凡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美,并尝试用不同的视角与方式去表现这些美。
“应知天道酬勤,不叫一日闲过。”齐白石的这句名言,突显了勤奋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美术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持之以恒地勤奋练习,才能逐步提升绘画技能。无论是素描的线条练习、色彩的写生训练,还是构图的反复推敲,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达·芬奇为了精准地描绘人体结构,花费数年时间解剖尸体、研究肌肉骨骼的运动规律;拉斐尔在绘画前常常进行大量的草图练习,以确保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完美呈现。他们的成就皆源于不懈的勤奋努力。美术学习者应秉持勤奋刻苦的态度,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练习计划,每日坚持创作与学习,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技艺。